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扎实,金融市场活跃,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三省一市依托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协同、标准互认、信息共享、项目联动等创新举措,正在构建跨区域合作新范式。此次,浙江省金融学会、上海市金融学会、江苏省金融学会以及安徽省金融学会携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共同编制《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4)》,旨在系统展示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成果,推动区域绿色金融合作与经验分享。
报告以中财大绿金院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为基础,从协同性、成长性、创新性三个维度出发,进一步构建了反映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指数体系。报告系统梳理了地方在贯彻落实“绿色金融大文章”的总体要求下,探索绿色金融特色化发展路径的政策思路。同时,报告从市场角度挖掘了绿色金融“自下而上”的实践路径,全面分析了区域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的表现,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基于此,报告为政府部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金融机构优化业务布局、企业开展绿色投融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与“自下而上”的市场实践,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以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为核心的发展主线、以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试点的发展模式逐步成形,正在推动绿色金融在全国更广范围的应用。以绿色信贷为引领,绿色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8万亿元。绿色金融正在成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仍将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在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加强的同时,绿色金融更加关注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与牵引作用。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均开展了绿色金融的相关实践,虽发展程度有所差别,但绿色金融扩面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而先发省份除建设普适化的体系之外,更注重依托本地产业打造特色化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更多省份积极把握政策机遇与市场需求,探索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性别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重点方向的衔接与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另有部分省份前期积累势能正在加速释放中,在政策激励效应作用下,绿色金融市场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然而,我国地方绿色金融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部分省份由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绿色金融发展的成效尚不显著,政策的系统性、市场实践的多元性、配套支撑的完善性等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a。同时,绿色金融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难题与挑战,如何更充分地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将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新兴议题在实践中复制推广等,也是需要在发展中解决的新问题。
……
第一章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概览
第二章长三角三省一市绿色金融发展分析
第三章长三角部分市(区)的绿色金融实践
第四章长三角绿色金融的机构实践
第五章绿色金融支持长三角低碳发展的成效
第六章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总结与展望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