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粉动物
蜜蜂
蜜蜂是膜翅目蜜蜂总科的统称。
地理分布
蜜蜂在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其具体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不同亚科或属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蜜蜂科的熊蜂以北温带为主,可延伸到北极地区,而在热带地区则无分布记录;短舌蜂科分布于澳大利亚;蜜蜂科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亚属只分布于中亚;蜜蜂科的无刺蜂属则分布于热带。不同景观均有蜜蜂分布,大多数栖居在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河谷和山地。各景观带均有代表属或种,例如地熊蜂为森林草原种,拟地蜂属为典型的草原属,准蜂属以草原种居多。
分类与演化
蜜蜂总科的分科一直意见不一,有学者将其分为分舌蜂科、短舌蜂科、低眼蜂科、地蜂科、隧蜂科、准蜂科、栉距蜂科、双刷蜂科、切叶蜂科、条蜂科及蜜蜂科11科;也有学者认为蜜蜂总科仅包含蜜蜂科1科,其余均作为亚科处理;还有学者提出,将蜜蜂总科和泥蜂总科合并为1个总科。
蜜蜂在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蜂王浆)、农业(如作物传粉)、工业(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约开始于5780万年前,终于3660万年前)地层中已被大量发现。它的出现与白垩纪(约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晚期显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在分类上,蜜蜂总科与泥蜂总科接近,其祖先可能起源于泥蜂总科的一支。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前胸窄、前胸背板两侧与翅基片隔离较远。但因食性不同,形态特征也趋向分化。蜜蜂的演化特点是:①嚼吸式口器,采粉器官形成,体毛分枝。②成、幼期均吃花蜜和花粉。③群体和社会性生活方式出现。④多态型和总科内寄生性的出现等。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出现、“语言”信息的传递、通过“舞蹈”动作辨认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结构等,对于研究该总科的演化情况都有重大价值。
形态特征
蜜蜂一般体长2~30毫米。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适应吸食花蜜,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全变态。
蜜蜂前翅具2~3个亚缘室。触角雌12节,雄13节。前胸不发达。腹部可见节,雌性6节,雄性7节。雌性腹部末端具螯针(少数无),雄性腹部末端的外生殖器构造因科而异,是比较重要的分类特征之一。除少数种类体表光滑仅具少量绒毛和金属光泽外,大多数蜜蜂均被有各色羽毛或分枝状绒毛。雌性采粉器官发达,比较原始的分舌蜂科、地蜂科和隧蜂科在后足基节、转节和腿节上有长毛;条蜂科的腿节和胫节毛刷发达;社会性的蜜蜂科后足胫节和基跗节扁平,其两侧缘由长毛组成花粉筐,用以携带花粉;切叶蜂科的毛刷位于腹部腹面。雄性无采粉器官。寄生性种类体毛简单,无采粉器官。卵小,长卵圆形,光滑,精孔周围有花纹,乳白色。幼虫体粗肥,C形,无足,无单眼,不活动,口器和触角均退化,体色淡。蛹为离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