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古代,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晚年时候,着手整理古代文献,并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弟子。据说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出类拔萃的就有七十二人。曾子是其中最出色的弟子之一。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姓曾,名参,字子舆,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有一次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通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的。你知道这种理论指的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要指点他高深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行礼,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指教。”这表现了曾子渴求知识、尊重老师的品性。
曾参第二次出来做官,内心较前一次有了很大变化,他说:“我当年出来做官是双亲在世,三釜微薄俸禄也令人感到十分快乐;自那以后再次出来做官,三千钟丰厚俸禄也赡养不了双亲,所以我心里觉得很悲伤。”
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像曾参这样至孝的人,可以说做官却想着俸禄的多少是没有过错吧?”
孔子说:“曾参的心思已经跟俸禄联系起来了。如果内心不想着俸禄的多少,那会出现悲伤的感情吗?对待俸禄心无所思的人,他们看待三釜乃至三千钟,就像是看待雀儿和蚊虻从眼前飞过一样啊!”
当时十釜等于一钟,原来三釜足够,后来三万釜仍不够,虽然通货膨胀占主要原因,但按照孔子所说,心无所系之人,会埋怨时代变化吗?他的意思是说,与时俱进,并不是埋怨时代变化,而是跟着时代前进,用现在的心态对待现在,而不是用过去的心态对待现在。
曾子后来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他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孔子的孙子孔伋曾经师从曾参,又传授给孟子。因而,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是儒家思想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P2-3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度日。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新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有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张衡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各有怎样的规律呢?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
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夜晚只要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神奇美丽的幻想。
后来,张衡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时指东北,暮春时却指东南。
P5
孔奋是汉代扶风人。他从小就懂得事理,听从父母的教导,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活,从不惹父母生气,不叫父母为自己操心。少年时就以孝敬父母闻名州里。
父亲去世之后,他为了减轻母亲的思念、悲痛和孤独感,侍奉母亲更加周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更加谨慎,以免母亲为自己操心,或觉得生活不便。
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屋里去请安,问寒问暖,问睡问食。直到母亲说:“忙去吧!”才肯离去。之后,他便和妻子一起安排好母亲一天的饮食。
孔奋总不忘嘱咐妻子一定要把饭菜做好,香甜可口,好让母亲吃得高兴。每天晚饭后,不论忙或闲,都要到母亲房里去坐坐,谈谈家务,说说见闻,为母亲解闷,听母亲教导,了解母亲的起居和身体情况。
邻里们常在孔母面前夸孔奋孝顺,孔母听在耳里,乐在心里。孔奋对母亲的孝心在当地影响很大,他在当地的名望越来越高。
后来,孔奋当了地方官,他廉洁奉公,崇尚节俭,在当地形成了风气。他当了官,身价高了,对母亲的孝敬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无微不至,细心周到。
孔奋每月领到薪俸,首先给母亲买足所用的物品,保证母亲吃得可口,穿得舒适,余下的钱,全家才能动用。因此,他和妻子、孩子经常吃粗食淡饭。
孔奋节衣缩食孝敬母亲,博得了乡里、亲友和同僚的普遍称赞。人们议论道:“孝敬老人,让老人吃好穿暖,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愿望。但各个人的情况不同,一家人生活的物质条件又是人人有份的,像孔奋那样,从家人身上节俭下来钱去孝敬母亲,确实是很难得的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