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温度的故事 灵动插画,读历史就像看电影
有温度的故事,配以灵动的插画,为孩子展现战国七雄的历史画卷,让中国历史“活”起来。
2.板块丰富,脉络清晰,启迪孩子思维
除精彩故事外,本书还设有:“大事表”带孩子厘清历史脉络;“思考角”以提问方式启发孩子思维,提升智慧;“知多一点”提供延伸知识,让孩子开阔视野。此外,“小知识”作为注释辅助阅读,增加孩子的知识量。
3.彩图易读版,阅读轻松舒适
精美插画,全彩印刷;封面采用UV工艺,由先锋设计师操刀设计,色彩极具感染力,以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排版力求简洁干净,适合6~10岁孩子轻松阅读。
本书作者从秦王朝的末期及灭亡开始讲起,用简单易懂而充满趣味性的语言,讲述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包括刘邦进咸阳城、项羽的征战、火烧栈道、楚汉相峙、吕后夺权等历史大事件,也有耳熟能详的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缇萦救父、孔融让梨等口口相传的小故事。
书中还设有“小知识”“思考角”“知多一点”几个板块,并且内文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开拓眼界,增长智慧。
项家叔侄抗秦
你听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吗?别小看一点星火,它可以燃烧成燎原大火呢!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虽然只持续了六个月,但由他们点燃的反秦烈火却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起来,最终摧毁了秦家王朝。在这支反秦大军中,起义最早、表现最出色的,要数项家叔侄俩──项梁和他年轻的侄子项羽。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因为父母早亡,他就投靠叔父项梁。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一直想恢复楚国,为父复仇。项羽从小很聪明,读书、武术、兵法,他都一学就会;他身材魁梧,力气很大,一只手就能举起一个两三人才抬得动的大鼎;他的胆量大,志气也不小,一次秦始皇巡视的车队经过他们的住地,项羽夹在人群里观看,他指着秦始皇的车大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可以取代他呀!”
当时,苛捐杂税和沉重劳役,压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据说,全国共有一千万人,就有二百五十万人要去服劳役,所以各地都有百姓起兵反对秦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项梁看到为楚国报仇的机会已到,便和项羽一起杀了会稽的郡守,占领了会稽,召集起八千名年轻人,称为子弟兵,起兵反秦。
这时,传来消息说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就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北进,乘虚攻打章邯的后方,进展顺利;他们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各地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都来投靠项梁,不久队伍就发展到六七万人。
前来投靠项梁的队伍中,有一支百来人的队伍是由刘邦带领的,关于刘邦的故事我们下节再详细讲。
正当项梁的队伍在胜利进军时,却传来了陈胜、吴广相继被杀害的消息。这样,各地起义军的领导权就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他们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将章邯和李由就想趁机把起义军一一击破。
在这紧急关头,项梁召开了起义军首领会议,决心整顿起义军,并推举首领。
这时,有个叫范增的七十来岁的老人赶来献计。他说:“当年楚怀王被骗去秦国,一去不返,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他。如果我们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有号召力,一定能吸引更多人起来抗秦。”
项梁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便到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结果在民间找到了正在替人放羊的怀王的孙子熊心,便立他为楚怀王。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起义队伍。
项梁整顿起义军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将章邯。项羽和刘邦率领另一支队伍也大破秦军,杀了秦将李由。章邯见形势危急,请秦朝增派援军。正在这时,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结果在章邯的猛烈反攻下吃了败仗,项梁自己也战死了。项羽和刘邦只能退了下来,采取守势。
章邯见楚军元气大伤,就暂时撇下他们,转头渡黄河去攻打赵国。赵王逃到巨鹿,被秦军围困,向楚怀王求救。
此时,楚怀王正考虑要派人向西进攻秦都咸阳,项羽急于要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去攻。但是一些老臣子对怀王说:“项羽脾气太暴躁,杀人很多;刘邦倒是个忠厚人,不如派他去。”正好赵国来讨救兵,怀王就派宋义为上将军,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牵制秦军主力;同时又命令刘邦率兵西进,直攻咸阳。怀王当众宣布:谁先灭秦,谁就做关中王。
宋义带军到了安阳后,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驻扎下来不再行进,希望等秦军在攻赵中消耗些兵力,再作打算。因此,宋义不但按兵不动,还连日大摆宴席饮酒作乐。项羽屡次去请战,认为现在去攻秦军,与赵军内外夹攻可以取胜,但宋义却回答道:“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我及不上你;但出谋划策,你却比不上我呀!”他又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有谁不服从命令的,一律按军法砍头!”这很明显是在警告项羽。
性子火暴的项羽实在忍受不了,一天早上,他冲进宋义住的营帐,拔剑砍死了宋义,提着他的头对将士宣布:“宋义背叛大王,我奉怀王密令把他处死了。”
将士们大多是项梁的老部下,早就不满宋义的所作所为,所以都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项羽先派先锋队渡过漳河,去切断秦军的运粮路线,然后他率领主力部队渡河去解救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之后,项羽命令每个士兵带好三天的干粮,叫大家把渡河的船全部凿沉,把煮饭用的釜全都砸破,又烧了军营,以表示有进无退,三天以内,誓死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破釜沉舟”的做法果然使楚军士气大振,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秦军大败,秦将王离被活捉,章邯投降,巨鹿解围。这一仗,楚军击溃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抗秦战争的局势。
各地赶来救赵的十几路人马,因害怕秦军强大,都只是扎下营寨不敢与秦军交锋,此次见项羽军大胜,十分钦佩。二十七岁的项羽被拜为上将军,从此项羽成了各路反秦军的首领。
小知识
釜:古代炊具,通常是小口圆底,有的有两耳,有铁制的,也有铜和陶制的。但军队用的釜容量大得多,釜口也大。
刘邦进咸阳城
项羽北上救赵的同时,刘邦被派去西攻咸阳。这个普通农民出身的起义军将领攻入咸阳,一举灭了秦,从此成了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真所谓“时势造英雄”啊!
刘邦是沛县丰乡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亭长。有一次,他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巡时仪仗的威风,曾羡慕地叹道:“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做人,多威风啊!”
刘邦虽然出身农家,但他一直不安心屈在家乡像父亲和两个哥哥一样种田,所以跑出来闯天下。他为人豪爽,讲义气,所以身边朋友很多,其中萧何、曹参等人,日后对他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一次,刘邦负责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一路上,民夫不断开小差逃走,刘邦估计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他也交不了差。于是一天晚上,他让民夫们吃饱了饭,喝足了酒,对他们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会被打死,现在我把你们放了,你们自找活路吧!反正我也回不去了,各自逃命吧!”
民夫们见他这么仗义,都很感激,当即有十几人愿意跟他一起去逃亡,一路上他们聚集了百来人。
他的好朋友萧何和曹参分别在沛县当文书和监狱官,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来后,他俩派人把刘邦找了回来一起商量抗秦的事。陈胜攻下陈县后,刘邦他们杀了沛县县令,起兵反秦。刘邦被推举为首领,被称为沛公。
没几天工夫,刘邦手下就已有了两三千人,他便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但当他带着起义军去攻打其他县城时,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深感自己的兵力不足,想到别处去借兵。正好这时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他们两人一商量,决定去投奔势力最大的项梁。
项梁很欣赏刘邦这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和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和项羽并肩作战。
项梁被秦将章邯打败牺牲后,楚怀王命令项羽北上救赵,派刘邦向西攻打咸阳。
刘邦率军西征,一路上势如破竹。在高阳一地,有个读书人叫郦食其的前来求见。刘邦一向不喜欢读书人,回绝了他。郦食其很生气,派人去告诉刘邦说:“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于是刘邦请他入内相见。
郦食其进去时,刘邦并没有起身迎接。郦食其向他作了个揖,劈头就问:“你究竟要不要推翻秦朝,夺取天下?为什么你轻视长者?”
刘邦赶快站起来赔礼让坐。郦食其见刘邦能接受意见改正,就向他贡献了一条妙计——首先去攻陈留一地,以取得军粮。刘邦照他所说的去做,果然夺得许多粮食,解决了军粮不足的问题。
刘邦的军队继续向西南挺进,包围了南阳郡,郡守急得要自杀。刘邦采纳别人的意见,劝诱南阳郡守投降,并封他做了殷侯。这件事影响很大,其后起义军所到之地,秦军望风披靡,纷纷投降,刘邦军队顺利推进。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打到咸阳附近的灞上,当时,秦二世已自杀了,他的侄子子婴继位才四十六天,子婴看见大势已去,在脖子上套根带子表示有罪,带着代表国家政权的玉玺、兵符和节杖,乘了素车白马,亲自到灞上向刘邦投降。刘邦手下的将军主张杀了他,但刘邦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咸阳,就是相信我能宽厚待人。何况他已投降了,不能杀他。”刘邦收了玉玺等物,派人看管子婴,自己率军进入咸阳城,维持了十五年的秦朝终于灭亡了。史学家一般以这个时间作为“汉元年”开始。
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去皇宫的仓库抢夺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先到丞相府去,把有关户籍、地图、档案等公文收藏好。刘邦进到阿房宫,被它的豪华气势迷住了,简直不想离开。他的部将樊哙提醒他:“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富翁?就是这些奢华的东西使秦朝亡了,您还要它们做什么?赶快回军营吧!”张良也劝他道:“你来了这里光顾享受,就不会有明天。你能打得过项羽的大军吗?”刘邦一听,如醍醐灌顶,醒悟过来,马上命令封了仓库,禁止抢劫,他自己回到灞上。第二天他与当地父老约定三条法令:杀人者偿命;伤人者办罪;偷盗者抵罪。并废除了秦国的所有苛令。
百姓们听到刘邦的“约法三章”,高兴得不得了,大家烹肉煮酒,拿来慰劳刘邦的将士。刘邦再三辞谢,叫百姓们别破费。老百姓看见刘邦如此宽大仁慈,爱护百姓,心中十分感激,对刘邦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小知识
醍醐灌顶:醍醐是酥酪上凝聚的油,也即从牛奶里提炼出来的精华,在佛教中比喻最高的佛法;灌顶是浇到头上。用以喻作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导读 / 6
项家叔侄抗秦 / 8
刘邦进咸阳城 / 16
鸿门宴 / 23
西楚霸王项羽 / 32
火烧栈道 / 36
萧何月下追韩信 / 42
楚汉相峙 / 50
四面楚歌 / 59
汉高祖为什么要订“白马盟”? / 69
吕后夺权 / 73
缇萦救父的故事 / 82
不向皇帝跪拜的将军 / 86
大有作为的汉武帝和三位武将 / 92
张骞与“丝绸之路” / 100
司马迁与《史记》 / 110
假皇帝变成真皇帝 / 120
昆阳大战 / 127
硬颈县令董宣 / 134
白马驮来了释迦牟尼 / 140
班超投笔从戎 / 146
孔融的几个小故事 / 151
黄巾起义 / 160
中国人的宗教 / 166
纸是怎样发明的? / 170
探究天地的张衡 / 178
大事表 / 186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