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专家和科学课教师,作者既深深懂得孩子,又知道怎样把科学的精神传递给孩子。我们不仅应该关注作者为小科学家准备的科学大餐本身,更应该关注这个大餐背后的“营养理念”,这是父母和很多教育者容易忽视的地方,而这恰恰是与孩子的人生关系密切、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关键所在。
·科学并不是按照别人的实验一步一步效仿,科学课是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来找到答案——这两件事情都是小孩子所擅长的。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小孩子生性好奇,观察细致,并且还坚持要解决问题。他们满脑子都是问题,而且求知欲很强。这正是成功的科学家必备的品质。
·科学并不需要很复杂。小孩子对自己周围那些简单的材料很感兴趣,所以,不需要大费周章寻找特殊材料或者进行特别复杂的实验来吸引他们。像种子、水、小苏打这些日常的东西都很吸引孩子,都是特别适合孩子做实验的东西。本书推荐的100多个简单便捷并充满乐趣的小实验,几乎都不需要什么设备,使用的材料在家中或者杂货店很容易就能找到。
·实验不需要完美地完成才算是有价值。即使失败的实验也是有意义的;孩子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实验中学会规避这些错误。科学很少是要一成不变地取得某个结果,也很少是完美无缺的。
·针对孩子的科学教育要注重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科学才能。以开放的方式,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探索,将促进他们技巧的发展;为他们提供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将让他们切身体会当科学家的感受。
书中的科学活动旨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将让他们受益终生,即使他们未来可能不会从事与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相关的行业。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适用于所有职业,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也包括其中,而不只是科学实验。
展开
——鲍勃·普夫卢格费尔德(Bob Pflugfelder),科学鲍勃网站(ScienceBob.com)创始人,“吉米·凯莫直播秀”及“凯丽和迈克的直播秀”嘉宾,《尼克和泰斯拉》(Nick and Tesla)儿童系列小说作者
这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书,它利用孩子的好奇天性,展开基本科学原理的探索——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假设到动手实验,后到得到结果和进行总结。孩子们喜欢这样做,父母们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亨利·罗伊迪杰三世博士(Dr. Henry L. Roediger III),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杰姆斯·S.麦克唐奈基金杰出教授,《让科学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