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世界遗产之旅
1. 素可泰古城遗迹
素可泰古城自1238年起成为素可泰王朝的都城,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首都,如今它位于曼谷以北440公里的泰国中央平原。1991年,素可泰古城及相关历史城镇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面积约为6600平方公里。
素可泰古城可以说是泰国文化的发祥地,有关泰国的文字、艺术、法律、文化等都是素可泰王朝时期形成的。当时这个璀璨的文明融合了周边各地文化,并结合当地特有的传统,创建了如今鼎鼎大名的“素可泰风格”。
素可泰古城东西宽约1400米,南北长约1800米,共四道城门,设有内、中、外三层同轴心的城墙,城外有一道护城河环绕。由于当时人们笃信佛教,古城中建有百余座佛塔和千余尊佛像,城墙和护城河之外则遍布神殿、寺庙和修道院,但大多已经在之后大城王朝的战役中毁坏了。如今,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泰国政府已经修复了21座寺庙及其他建筑。
在素可泰古城遗址中,人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许多伟大建筑的遗迹,包括了历代君王的宫殿和许多古寺。时间的沉淀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极富文化内涵的古都,这些宗教建筑的大量存在,充分说明了当时国家稳定,已经有能力建造一些属于自己风格的建筑。这个时期,泰国的人们将对建筑与艺术的理解、对政治制度的看法,都刻画在寺庙与佛像的造型与线条之中,庄严宏伟,风格奇特,赏心悦目。虽然大部分建筑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但人们仍然能从残垣断壁中感受素可泰王朝的威严。
最具历史价值的除了这些物建筑外,还有素可泰遗迹中发现的石碑。泰可素石碑迄今为止共发现了15方,它是最早用泰文镌刻的碑铭,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之前泰国在境内发现的石碑的碑文,大都是用巴利文、梵文等刻制的。泰可素石碑最珍贵的地方还是石碑上刻的内容,其中一座石碑上刻画了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兰甘亨的生平事迹,包括其身世、其在位时对王朝所作出的功绩。石碑还记录了泰国文字的创设过程,早期泰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甚至我们还能看到兰甘亨曾派遣使节出使中国的情景。这些石碑内容丰富,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2.阿育他亚(大城)遗址
阿育他亚,又叫做大城,它是继泰可素王朝后泰国第二个王朝,始建于1350年左右,位于如今曼谷以北88公里的湄南河畔。1767年缅甸入侵,百年古城毁于一旦。阿育他亚(大城)历史古城及相关城镇于199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城时期可以说是泰国最繁盛的时期,其繁荣程度在整个东南亚都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由于依湄公河而建,航运贸易非常发达,成为当时东南亚的主要贸易中心,除了为大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贸易商品,还将世界各地的文化传入其中,不少其他国家的居民也前来游历或直接定居于此。如今的大城遗迹中还能看见散落的日本村、葡萄牙村、荷兰村等外国人的聚集地。当时大城的人口超过了百万,整个城市都长期处于国富民强、欣欣向荣的状态。佛教在此时也达到了鼎盛,进一步融入泰国的文化,当时所建造的寺庙、宫殿、佛像等,其形态之精细,技艺之精湛,无一不在展示着大城当时的辉煌。大城人还会在佛像上镶嵌大量的宝石,并用黄金装饰石塔,使得大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碧辉煌之都。就算如今已成了残垣断壁,我们仍旧可以从中一窥当时大城的壮丽雄伟。
大城的城市布局严谨而又系统,它所在的小岛有三条河流交汇,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护城河,岛内既有陆道也有水道,还有三十余座桥梁连接各处,可谓四通八达。大部分建筑都在缅甸入侵时有所损坏。对于游客来说,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应该就是玛哈泰寺的“树抱佛头”。相传缅甸军贪恋寺中佛像上镀的黄金,想用火烧来使黄金和佛像分离,但不承想佛像直接被烧得四分五裂,一颗巨大的佛头滚到了寺庙中的菩提树下。随着岁月更替,佛头竟然被树根紧紧缠绕,久而久之竟和菩提树合为了一体,成为一处自然与人文的奇观,后来这里成为了当时举行众多皇家仪式的场所。
和其他的历史遗迹不同,大城的古迹几乎遍布于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可以从残留的遗迹、佛像和雕刻中看出,由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大城的文化也随之繁荣,我们可以看出大城在绘画、建筑、雕刻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整个泰国的历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大城的艺术性也展示了大城人特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借鉴融合了日本、中国、印度、法国等不同的外来艺术风格,又保留了泰可素时期的传统样式,形成了一种独特又多彩的融合性文化。
3.班清考古遗址
班清考古遗址位于泰国东北的乌隆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不断有青铜器在班清遗址的墓穴中被发现,是迄今为止在东南亚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人聚居地,是人类文化、社会、科技进步的中心。它的发现向人们揭示了人类文化、社会和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从墓穴中出土的文物都反映了当地在农业耕作、金属器制造及使用方面的情况。班清遗址在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班清的地下有六个层次分明的文化层,最深的一层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浅的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而之前泰国的可考历史至多有1500年,班清遗址的发掘无疑震惊了当时的史学家们。班清遗址最开始的挖掘工作持续了1年之久,各种文物竟有18吨之多,包含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金银制品,还有一些由骨雕和宝石制作的珠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青铜器,它们证明了班清人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可以制造青铜器并广泛使用,比中国的商周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要早上500年,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是世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出土的青铜器中种类繁多,包括手镯、项链等精细的首饰。在一把青铜长柄勺的尾部,还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显示班清人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制造青铜器的技艺。
除了青铜器,古代班清人制作陶器的水平也令人咋舌。众多的陶器形态各异,包括了颈部很细的高花瓶,而这种花瓶需要很高的制作技巧。此外,大多数陶器还画有不同的图案,有些图案可以看出是随意画成的,而有些图案则是经过仔细推敲绘制的几何图形,其丰富多彩的风格给考古学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身处科技发达的现代,我们足不出户即可游遍世界。这套涵盖知名卡通形象、诙谐故事情节的《熊熊乐园环游世界》系列科普漫画便有这种神奇魔力,它可以让我们“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熊大、熊二、光头强和他们的小伙伴,陪着孩子们去畅游世界,用他们的眼光去领略各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甚至尖端科技。
对孩子们而言,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激发其内心深处的好奇感,使之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将美景与情感融合,历史与现实做对比,已知与未知做串联。小主角们的表现让乏味冰冷的知识变得生动有温度。
科技能够改变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让静态的图文“活”起来,将书中描绘的精彩内容具象化,通过沉浸化的阅读和互动体验加深感知和理解,让阅读之花更具生命力。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期待科技带来的美好时代。
百度视觉技术部、增强现实技术部 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