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带你游长安》: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交会处,是古代从长安赴湖北途中必经之地。关于温庭筠这首诗,后人多因其中出现“霜”字而认为是写初秋景象,其实,柳叶落于春初,枳花开放也在春天,因此这首诗所写实是初春清晨。整首诗扣住“早”字展开写景抒情。天微微亮时,载物驮人的骡马颈下的铃铎叮当作响,行人已经启程。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以十个名词并列的句式,将行人的羁旅愁思刻画得细致入微,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图画。颈联描写天已破晓,柳叶落满山路,明艳的枳花迎着朝阳灼灼开放。因为想到昨夜杜陵一梦,行人陷入了深思,却又被回塘里野鸭和雁的聒噪声惊醒了。
唐代长安与江淮地区的交通往来有两条通途:一条为走水路的广济渠,另一条就是陆路的商於古道。士子商贾们想去京城谋求功名富贵或离开长安浪迹江湖,都要经过商於古道,因此商於古道被誉为“南北交通之大动脉”。上京赶考渴望金榜题名的士子、升迁入朝梦想平步青云的官员、怀揣发财致富梦想的商贾,都在这条路上奔走不息,商於古道因此又被称为“名利道”。商於古道也是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有唐一代,奔波于商於古道的著名诗人不下二百人,在此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商山令文人歌咏不已,与商山四皓的传说有着莫大关联。“商山四皓”是秦末隐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里先生周术四人的合称,他们因避秦乱世而隐居商山,采芝充饥。四人年皆八十多岁,须眉皓白,品行高洁,博古通今,天下人皆敬仰。汉高祖刘邦曾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昌后听从张良的意见,请出商山四皓为太子说情,令刘邦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商山四皓进退自由、名留青史,成为理想化的政治楷模。白居易就是商山四皓的铁杆粉丝,他常以“四皓”自比,和诸位诗友就商山四皓的事迹共同唱和。
在唐代,温庭筠可谓是外号最多的诗人了,他相貌极丑,被戏谑为“温钟尬”。
然而他又是著名的才子,写文章作诗词,援笔立成,被称为“温八叉”,意思是说他叉八次手就能作完文章。温庭筠又被称为“数救人”,他自己数次参加科考都不得中,偏偏还热心在考场上帮助其他考生。有一次,温庭筠参加科考,主考官沈询知道温庭筠有帮人作弊的癖好,特意对他严加看管,而温庭筠居然还能帮助八个人通过考试,可谓是神乎其技了。
温庭筠不仅诗写得好,填词更是一流,被称为“花间鼻祖”。唐宣宗很喜欢《菩萨蛮》词,当朝宰相令狐绚想讨好皇上,却不懂填词,就让温庭筠做枪手代写,还嘱咐说不要泄露,而温庭筠偏偏将此事宣扬出去。还有一次,唐宣宗作诗,用了“金步摇”一词,不知如何对仗,温庭筠答以“玉条脱”,令狐绚问温庭筠出自何典,温庭筠笑他道:“出自《华阳真经》,此书并不生僻,相公治理国家之暇,也该多读些书才是。”如此三番五次,惹得令狐绚大为恼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