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系列6个分册中的一本, 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探索》《语言演化与接触论集》《拓展中外文学文化研究的阐释空间》《多元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5个分册是以学院的五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所为单位,从老师们已发表过的论文中撷取1—2篇学术含量高、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将其裒辑成册,以彰显本学科方向的研究重点及特色。另有1册是学院2019年11月所召开的学术会议"历史与建构: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的论文集。《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其中的一册。本册论文集汇集了北外中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情况,分为"现代西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中国""当代文艺"和"融通互鉴"五个部分,共计23篇论文。
《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系列6个分册中的一本, 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探索》《语言演化与接触论集》《拓展中外文学文化研究的阐释空间》《多元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5个分册是以学院的五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所为单位,从老师们已发表过的论文中撷取1—2篇学术含量高、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将其裒辑成册,以彰显本学科方向的研究重点及特色。另有1册是学院2019年11月所召开的学术会议"历史与建构: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的论文集。《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其中的一册。本册论文集汇集了北外中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情况,分为"现代西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中国""当代文艺"和"融通互鉴"五个部分,共计23篇论文。
一、现代西方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 李建盛/2
现代性的多元之维
——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观及其对中国的启发 李世涛/17
客体、文学与接触空间
——通向接触空间诗学之路 陶家俊/33
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 陶家俊/46
“身体”:批判的抑或审美的,消费的抑或生产的?
——兼论当代西方“身体美学”的理论面向 韩振华/56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
伊格尔顿与经验主义问题 马海良/66
从全球化、现代性到全球现代性
——阿里夫•德里克的“全球现代性”理论 李世涛/85
詹姆逊现代性理论批判
——以意识形态为视角 李世涛/104
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先声 赵国新/119
玛格特•汉尼曼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赵国新/131
三、现代中国
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 李建盛/146
论20世纪中国美学对艺术问题的理论诠释 李建盛/158
《红楼梦评论》的现代方法论意义 张洪波/168
创造国语的文学
——蔡元培写作《石头记索隐》动机新探 冉利华/185
民主观念与科学精神的铸造
——胡适考证白话传统小说的动机 冉利华/195
四、当代文艺
“鲁迅大撤退”的背后: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 唐利群/208
技术生产、审美创造与未来写作
——基于人工智能写作的思考 白亮/224
“翻译”与帝国的“逆写”
——从题词进入《北上》的可能 吴可/235
五、融通互鉴
《文心雕龙•风骨篇》的现代诠释 张洪波/250
作为打开欧洲“未思”的手段
——朱利安中国古典美学建构之解析 韩振华/261
擘肌分理之工具
——早期王国维之接受叔本华论 韩振华/279
庞德的几副面孔
——以“意象派六原则”在20世纪早期中国的译介为线索 吴可/292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旅行”及其“难题” 吴可/311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