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能让人兴趣盎然、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的书。作者苏唐诗用其生动的文字,将故宫中的奇闻异事加以呈现,使我们能在600年的今天,得以窥见当年皇城的一角。此外,苏老师的摄影也十分出彩,在了解故宫奇闻之余,精美的摄影作品,更能带领读者领略故宫之大美,宛若身临其境。我们相信,在这样一本充满趣味和美的书籍当中,能带给读者一些新的感受,更能给正在快速扩张视野的青少年读者带来一些引导和启发。这是我们的一点期待和心愿。
本书旨在让读者欣赏故宫建筑,并了解建筑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书中有丰富且精美的图片,按照易于讲解、学习的顺序加以编排、整理,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编写出深入浅出的讲解文字,是故宫爱好者,乃至青少年群体欣赏、了解故宫的理想读物。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对于故宫文化的纪念、研究、传播都具有重大意义。编制本书,可以较小的阅读体量,向读者展示更丰富、有趣的故宫文化。将故宫文化的传播融入到更为轻松的阅读之中。
如今的故宫,已不再是昔日皇家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属于人民的故宫博物院。它是时代的标志,更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它的价值早已不仅限于红墙内的宫阙亭台,有形的故宫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
的故宫延续着中华文明血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实力。
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1
紫禁城的布局智慧 10
故宫之地 17
紫禁城里的“金銮殿” 18
紫禁城宫殿中的奇葩 22
紫禁城“高考状元”面试地 25
紫禁城“御门听政”之地 26
紫禁城内廷中心 28
紫禁城的“肺” 36
紫禁城里的西洋烂尾楼 44
紫禁城里的“紫禁城” 46
紫禁城里的“养老院” 56
紫禁城里的“寄宿学校” 60
故宫之最 63
最尊贵的大门 64
最高等级的路 68
最大的铜狮 70
最小的宫殿 72
最神秘的地方 74
最古老的桥 76
最精巧的建筑 80
故宫之瑞 83
屋顶上的仙人走兽 84
铜狮的别致造型 90
紫禁城里的龙家族 92
紫禁城里的瑞兽 103
易混淆的瑞兽 104
紫禁城里的神鸟 107
故宫里的“猫保安” 108
故宫之物 111
日晷和嘉量 112
比金子还昂贵的地砖 116
“正大光明”匾额的由来 118
深藏九龙壁的惊天秘密 120
宫门门钉的秘密 122
紫禁城里的“吉祥缸” 124
铜路灯的磨难 128
明清时期的标准时间 130
故宫之妙 133
藏身紫禁城中的“巨蛇” 135
神龟与仙鹤的秘密 137
“千龙出水”的秘密 138
“云龙石雕”蕴藏的智慧 140
紫禁城建筑的色彩智慧 142
琉璃瓦的智慧 148
故宫之人 151
紫禁城里的痴情皇帝 152
紫禁城里的“超级学霸” 154
紫禁城里的“敬业模范” 155
紫禁城里的大孝子 156
紫禁城里的平庸皇帝 160
紫禁城里的豪华饭局 162
后记 164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守护者,我乐见能以这样饶有趣味的方式,被更多的青少年铭记心田,并衷心希望能有更多这样有趣的形式,让丰厚浩瀚的传统文化滋养更多年轻的灵魂,并通过他们世代相传。
单霁翔
苏唐诗是一位近年来颇有成就也十分出彩的摄影人。2019 年,他的一本摄影作品集让许许多多的人们看见了不一样的故宫。今年,苏唐诗从自己三万多张故宫照片中精心遴选了百余张作品,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注释,推出新作《看见,有趣的故宫》。
从他的作品、文字、想法,以及满腔热情和执著追求,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苏唐诗”;看到,他的专注和情怀;看到,他通过古建筑摄影创作对遥远的先人的深深致敬;看到,他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一本本图书作品推向国内外读者,特别用心地推介给青少年。我感到了他的爱与责任,也推荐读者一起分享。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刘鲁豫
在我看来,《看见,有趣的故宫》是用摄影艺术来呈现的特殊绘本,用现代的视角,为读者提供“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素养,特别可以从“真”的角度帮助小读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相信这本书不仅能打动孩子,亦能打动成人,以贴近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情怀,鼓励他们与孩子共读,故事中的典故与硬知识可以当做研学的预习,游学起来就能在观察中生发更多的阅读感触、更多的人文交流。
—慢学堂创办人、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阅读教学专家 李一慢
苏唐诗的新书既是一本精彩的故宫画册,又是一本文字轻松的通俗读物,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本书在这两方面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同类故宫书籍中的优秀之作。多年以来,苏唐诗不顾风风雨雨,长途跋涉,致力于故宫的拍摄和研究,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方向,在古建筑摄影的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本书结构严谨、平易近人,特别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欣赏,具备了历史性、文献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各种特点,十分难得!
—著名摄影家 林铭述
新媒体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为视觉呈现提供了更多的传播平台。通俗易懂的照片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古老的故宫。借助精美的影像,将知识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也许就是苏唐诗拍摄、编写这本《看见,有趣的故宫》的初衷。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郑州西亚斯学院教授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