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宋词(八千里路云和月)/写给孩子的宋韵百讲
0.00     定价 ¥ 32.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730510
  • 出 版 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宋代文化既丰富又和谐。当人们感受宋代文化的丰富与和谐时,就好像在欣赏很有韵味的乐章,所以编者把宋代文化的华美乐章形容成“宋韵”。 宋韵由许多乐章组成,每一乐章又有许多分支。这里,编者只选取四个乐章:宋学、宋词、宋画、宋苑。每一乐章各精选了二十五个主题,有些是壮美的,有些是优美的,各自不同,一起汇成了美妙的宋韵。 本书内容是讲解名家经典宋词。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北宋词坛上,柳永的慢词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柳永生活在北宋政治相对安定和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他的不少词作都展现出了承平气象。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有功名用世之志,但屡试不中,浪迹天涯。暮年及第,曾任余杭县令、定海盐监、泗州判官,皆有政绩。最后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之一。他长于慢词,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望海潮》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北宋咸平五年(1002),柳永进京参加礼部考试,路经杭州,因为迷恋湖山胜景、都市繁华,于是在杭州停留,沉醉于听歌作乐的浪漫生活之中。当时杭州的知州叫孙何,柳永与孙何原是布衣之交。因见不到孙何,柳永便作了《望海潮》,借对杭州的赞美,称颂孙何的治理,请歌伎唱给孙何听,孙何便迎柳永人见。此词一出,广为传诵。在词史上,柳永常被视为婉约派的正宗,但这首《望海潮》却以宏壮开阖的笔法描写杭州的繁荣与美好,无论是写景的壮丽,还是声调的激越,都不弱于豪放派词人的作品。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是词牌名。词的上阕主要写杭州城与钱江潮。第一句讲杭州的位置与历史,点出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都会”指出杭州是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形胜”“繁华”四字,把杭州的地理与繁荣作了充分概括,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第二句转入具体的描述,“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参差十万人家”总括人口繁庶。虽然全是白描,但“烟”“画”“风”“翠”“参差”几个字,却使整个白描变得非常有声有色,构成了形象的画面。
第三句由市区转到郊外,树以云来形容,动态十足。第四句写钱江潮,“怒涛”形容钱塘江水的澎湃,“天堑”形容钱塘江的深险。第五句又转回城里,用“珠玑”和“罗绮”这两样女性用的物品,把杭州商业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殷富反映出来,作为“竞豪奢”的形象表达。
下阕主要是描写西湖与称颂孙何。第一句“重湖”指白堤将西湖分成了里湖和外湖。“叠献”指西湖边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则用“清嘉”二字概括。
P1-3
展开
目录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晁冲之——《汉宫春》(潇洒江梅)
朱敦儒——《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