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集》:
香太阳
“太阳是香的。”小时候,外婆对我这么讲。那时候,每到冬天,外婆就带着我到木楼外的阳台上晒太阳,把我紧紧搂在她怀里。我依偎着外婆,品味着太阳的香味。我认定,从外婆身上散发出来的带有暖气的老人的气味就是太阳的香味。那种香味,带着庇护弱小生灵的神圣。
我小时家境贫寒,我们兄弟上学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从没有棉衣过冬。在冬天,每次放学回家,父母亲就叫我们换衣服,那时换衣服不是讲究卫生,而是把身上冰冷的衣服脱掉,穿上父母亲在冬天的太阳下晒过,经过“热处理”的暖衣服。那时,我认定,那略带暖气的、散发着土布气味的衣服香味就是太阳的香味。那种香味,带有父爱和母爱的崇高。
长大后,我读完中学,读完大学,有了文化,觉得在汉语言文学里,很少有香太阳的描述,只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空气、水是生命三大要素”“阳光产生叶绿素”之类的常识,而在本地的壮民族语言中,关于香太阳的描述是很丰富的,如“香暖”“香熟”“香亮”“香绿”(“香青”)等。
“香暖”是女性的赞歌。每到冬天有太阳的清晨,千家万户的女人们,从家里搬出一件件棉衣、一张张棉被,在迎阳处晾晒,那棉衣、棉被经过吸热、膨胀、贮热,散发出阵阵暖气和棉絮的香味,那“香暖”就是太阳香。女人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她们的心细、贤惠,在于她们的家庭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她们时时想到的是如何把爱和温暖分给每个家庭成员,分给子女、丈夫、家公家婆,让大家分享太阳的“香暖”,同时,也体现了她们对温馨的家庭生活执着的追求。
“香熟”则是一曲丰收的交响乐。每当田野稻穗金黄、田园瓜果飘香,阳光下飘出的万物成熟的香味,就是太阳香。那香,是综合型的,丰富多彩,令人陶醉;那香,是劳动的总结,是对勤劳人民的赞美。
“香亮”是光明的颂歌。在长夜度过的人们,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渴求已久的馨香,那种天新、地新、山新、水新的清新的感觉,是太阳带来的香味,是人类对光明与自由的追求,是对新生活的渴望。
“香绿”是生命的颂歌。绿色代表生命,绿色孕育希望。当春光把绿意撒遍山野时,那萌动着勃勃生机的绿溢出沁人肺腑的清香,那就是太阳的光合作用散发出来的香味。那香,是最诱人的,在播种与收获之间,绿挑起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由它完成向成熟的跨越,由它去实现质的飞跃。人们因为太偏爱“香绿”,便将扼杀生命的行为斥之为“臭青”,当问及早摘的瓜果味道如何时,人们众口一词:“臭青。”谁伤害了绿,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父母是太阳,女人是太阳,万物是太阳。
太阳是香的,冬天的太阳更香!
故乡的云
我最喜欢在养麦开花的时节回家探亲,因为只有在那个季节里,我才能看到日夜魂牵梦绕的故乡的云。站在山路边远远望去,那一片片洁白洁白的云朵,缭绕在故乡的青山脚下,就像一朵朵洁白的棉花轻飘飘地舞动着,壮观极了。走近一看,哦,那不是一片片白云,那是故乡一片片开了花的养麦地。那荞麦开得如此洁白,如此鲜艳,如此醉人。
在壮语里,云朵和棉花同音,都叫“哈法”。壮语节目中的天气预报多云译为“哈法赖”。在外国语里,特征相近的事物也同音的事例不少。外国语的倒装句式,在壮语里也有,壮语叫荞麦为“麦花”,意为“开花的麦子”。壮语中“爸我”“妈我”即是“我爸…‘我妈”,壮语“边河”等于汉语的“河边”。荞麦叫“麦花”,又叫“麦三角”,就是三角麦。
三角麦,五谷杂粮中的一种杂粮。这种杂粮的缺点是产量低,减降土质的肥力快,不宜大面积种植,因而种的人,种的面积越来越少;它的优点是耐寒、耐涝、耐贫瘠,抗逆境能力强,地边山脚它都能顽强生长。而近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荞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降压、降脂、减肥的理想食品。用晒好的荞麦壳做药枕,能医好失眠症。唯其如此,多年来荞麦没有被淘汰,顽强地生长下来,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占有一席之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