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多样的生命世界·悦读自然系列 飘过蒲公英的歌
0.00     定价 ¥ 4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8914218
  • 作      者:
    宋婉莉,赵妍
  • 出 版 社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总主编:王小明,现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百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0余部。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等殊荣,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执行主编: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自然科普达人,知名科普作家。撰写《环游加拉帕戈斯》《达尔文密码》等,翻译《鸟类行为图鉴》《生态学通识》等,主编《国门上的43种珍稀动物档案》等30余部著作,发表300余篇与自然保护有关的科普文章。在中国科协“我是科学家”等平台进行过500余场科普讲座。曾荣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科普之星、福特汽车环保奖、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等荣誉和称号。

分册主编:刘哲,上海科技馆自博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策划、新媒体科学传播等工作。主持及参与编写《一平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等多部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研究方面的书籍,翻译出版《博物馆网站与社交媒体——参与性、可持续性、信任及多元化》。在行业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20余项,获得全国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展评特等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分册主编:余一鸣,上海科技馆自博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入选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主持省部级等课题项目5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11项。牵头策划“绿螺讲堂”、“我的自然百宝箱”、“自然博物馆之夜”等知名科普活动,著有《鸟儿不得了》《鹦鹉螺探索笔记·寻鸟记》等书,参与撰写《自然趣玩屋》系列科普从书。发表昆虫新物种3种。

分册主编:宋婉莉,上海自然博物馆馆员。从事科学编辑、新媒体运营及科普活动策划等工作,研究基于网络媒体的科普传播社会服务模式。先后策划推出科普文章、动漫、游戏及音视频科普作品千余次。基于科普创作及受众特征研究,编著《一平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科普互动书,参与编写《走进南美动物》等科普书。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优秀案例等多个奖项。


展开
精彩书摘

茱萸到底“姓”什么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重阳这天祭祖祈福,出游赏秋,登高望远。传承至今,重阳节保留了登高、赏菊等习俗,并添加了敬老尊老的涵义,因此又称敬老节。

重阳节源自民间风俗,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唐朝大诗人王维就曾在重阳节留下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插茱萸”正是古代重阳节时民间最常见的习俗。为什么要“插茱萸”呢?原来,农历九月初九,时值夏秋之交,自然界万物已过了繁茂生长的季节,渐生萧条,这时人们就需要佩戴一些芳香辟秽的东西来抑制肃杀之气,避压初寒。茱萸正是这样的一种植物,古人常采摘茱萸枝叶,插在随身携带的布囊中,登高赏秋。

其实,在自然界中,被称为“茱萸”的有好几种,如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古人所说的茱萸到底是哪一种呢?


展开
目录

目录


宝盖草的红“嘴唇”

不“害羞”的入侵者

出自“名门”的小草

从“扫帚帮”转型“景观秀”

“动感”植物朋友圈

高等植物世界里的“小矮人”

各取年宵花一枝

古莲开花的秘密

胡杨的“眼泪”

记忆中的桑和蚕

空中飘过蒲公英的歌

蜡梅、腊梅和梅花

来自植物的纸

满城暗香是桂花

毛茛,遍布春天的小黄花

玫瑰月季姐妹花

棉花不是花

明前茶的时光之旅

牡丹花开知多少

梭梭树中的“绿色能量”

外来的“婆婆”

我是一朵会变色的小花

《仙剑》里的角色用了谁的名字

又到樱花烂漫时

郁金香的病毒“缘”

长在池塘边的“烤肠”

遮阴蔽日有香樟

这就是~~~艾

茱萸到底“姓”什么

自成一“派”的老鸦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