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云全新长篇力作——历史深处的致命一击!
三具尸体,引发二十年寻凶之旅
两起命案,追溯六十年风云变幻
一步闲棋,布下跨世纪未解谜局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扫鼠岭》写一个人的命运,《空城计》写一群人的命运,《鬼笑石》写一代人的命运
《鬼笑石》是华语侦探小说作家呼延云的最新作。西山突发山火,过火现场惊现两具尸体,不曾想,这起命案竟成为二十年未能侦破的悬案,虽然警方全力调查,却始终无法锁定犯罪嫌疑人。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五十载,案件相关人员历经世间百味,各自的行动串联起案件的细节,而真凶的作案动机隐藏在历史的深处。作家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呈现出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历史厚重感的精彩推理作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山鬼笑石下的山林燃起熊熊大火,大火扑灭后,惊现两具死状骇人的尸体。是他杀?是自杀?还是冲突中发生的意外?正当办案刑警一筹莫展之际,现场提取到的一把刻有“呼”字的小刀,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为了洗清嫌疑,呼延云踏上了追凶之旅,谁知十年之后,门窗反锁的林间小屋中,命案再次发生。
面对诡异莫名的案情,林香茗告诉呼延云:“要想找到真相,恐怕得去历史的深处发掘一番。”
一晃又是十年过去,案件的亲历者有的穷困潦倒,有的商海浮沉,有的垂垂老矣,有的重病缠身……在历经世间百味,尝遍人间甘苦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再一次回到了鬼笑石下。
就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呼延云却在无意中窥探到了真相的一角。震惊之余,他想起了林香茗的话,动身坐上了北上的列车,“穿越”漫长的岁月,前往一切的起点——风起云涌的上世纪六十年代……
起风了?
王长顺抬起头,从静止的枝丫间向天空望去,几块铅灰色的云朵悬在头顶,纹丝不动。
没有风……
那怎么刚才小腿下面像冰水流过似的,滑过一丝丝寒意?
算了,不管它。
王长顺往树林的深处走去,一直来到那个用碎砖头垒起的,活像是半个公厕的值班室门前,用钥匙打开挂锁,走了进去。他拿起桌子上的记事本。本子里有一根圆珠笔,用绳子拴在左侧的塑料软线圈上,这时从里面掉了下来。王长顺习以为常地一把接住,看了看手表,借着窗外一缕薄光,在本子上写下——
“下午五点五十八分,正常。”
然后签上日期和自己的名字。
值班室所在的这片山林位于万安山上,与香山公园相距不算太远,遥遥可以望见公园虎皮墙那斑驳的一线,但在管辖权上隶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单位。香山公园归北京市园林局管辖,而这里则归西山林场管辖,王长顺就是林场巡山员之一。他每天的任务是从山腰处的金山陵园停车场出发,沿山路走到竖立着两根立柱的石条门,再顺着台阶登上顶峰鬼笑石。从这里开始,分成往北和往西两条道路:往北,到达人称“快活林”的一片树林,再往西北直通香山公园虎皮墙;往西,途经陈家沟村,板凳沟村或绕行双泉寺村,下到黑石头村。两条路都巡视完毕后,再折返回鬼笑石,沿台阶下到金山陵园停车场。
这些路段全程翻山越岭,一个来回要三四个小时,但他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要检查有无违法砍伐树木、破坏附近文物的现象以及监督森林防火,走走停停真得要一天时间。好在太平年月,极少出现什么严重事态,顶多就是给迷路的游客指指路,对设网捕鸟的山民批评教育并没收“作案工具”,提醒上坟烧纸的人把火熄灭什么的,只要每天晚上六点前在这处值班室里登个记,就算万事大吉。
值班室的具体位置,就在石条门附近一道东西向山梁的北坡,这里光照条件不佳,不单林稀叶疏,就连地上的草都是青苔似的暗绿色,平日里本就清幽,加上现在又是傍晚,静谧得咳嗽一声都有回音。所以,当王长顺走出值班室,锁好门转过身的时候,被一只差点一头撞在自己脸上的山雀吓了一大跳。
山雀噼里啪啦扇动着翅膀飞走了。
“怎么飞的你!”他挥着手骂了一句,好像在骂胡乱开车的司机。
然后,他看到了一幕奇诡的景象:大群大群的飞鸟像从山梁上激射出来一样,呼啦啦飞向天空,铺成一片妖异的黑影。
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了心头,他拔腿就往山梁上跑,一边跑一边惊恐地发现,刚才还风平浪静的天上突然乌云翻飞,将大地冲刷得明暗不定,狂风摇撼着大树、撕扯着灌木,在覆满杂草的山坡上掀起黄绿色的波浪。一股呛人的气味直刺鼻孔,抬眼看时,半空中扬起灰色的尘烟,尘烟下面的山梁像发怒的棘龙拱起了暗红色的背帆,紧接着,灰色的烟尘变成了黑色的浓烟,暗红色的背帆升腾成了巨大的火墙!
那一刻,王长顺有些茫然,居然停下了脚步,往左右看了看,山坡上一个人都没有。
后来他向警方作证时也是这么说的——
“山坡上一个人都没有”。
第一卷 九十年代
第二卷 六十年代
第三卷 〇〇年代
第四卷 七十年代
第五卷 一〇年代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