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鲜
早年间,西关的茶居茶楼多过米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闲暇时都喜欢到茶楼来上一盅两件消磨时光。茶楼多有两层,底层大众消费,楼上雅座包厢,楼层越高,茶价越高。
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头。楼下热闹,消遣娱乐接地气;楼上清雅干净,文人聊事,商人谈生意,或交流信息,互通有无,是交友之地,亦是交易之所。
上下九街有一条商业街,林立十几家茶楼。出名的有茶香楼、三元楼、品茗楼、莲雅居、五柳居、逍遥居,有的茶品出众,有的茶点出色,有的茶点茶叶品种繁多,各有各的卖点。
茶楼市场趋近饱和,再开茶楼很难立足。无数人来开新店,开了又关,折戟沉沙。
一年前,一位陈姓富商有意涉足茶楼生意,斥重金买了上下九街一座旧官邸大院进行改建,起名“陶然居”。新茶楼雕梁画栋,门前双柱,前后各三层,铺面饰以壁画金箔,木雕泥雕石雕,造工精巧,雅座的桌凳都是酸枝家私,别致中透着格调。后厨是挖来的名厨,精通粤菜和粤式点心,出品上佳。
临开张前几日,陈老板特意请来一众好友试茶试菜。来的多是名人雅士,有几个还是出了名的老饕食家。几杯茶下肚,座中一位豪绅对陈老板说:“你的茶楼想在西关占有一席之地,仅靠这些,怕是不够。”
“那当如何?”陈老板虚心请教。
“我且赠你三招!”豪绅呷茗一笑,娓娓道出。
第二天,羊城各大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征联广告,用“陶然”二字冠头格征联,评出最佳对联,首奖奖金五十元。五十元在当时数目不菲,众人纷纷应对,珠玉纷至。后来虽然首奖空缺,只给了几个优秀奖,每联奖金两块,但陶然居的名号一炮打响。
借着这股热度,“陶然居”开业。
开业首日,路人见到有一队身穿“陶然居”字样服装的汉子,红色扁担红色水桶,桶身漆“白云山泉”四字,从市郊的白云山浩浩荡荡下来,一路朝着西关“陶然居”走去。如此这般,连续数周。羊城人皆知,白云山上有白云泉,用来烹茶最佳。大家传言“陶然居”的茶都是以白云山泉冲泡,尽管“陶然居”的茶位费比其他茶楼高出一倍,却依然门庭若市、座客常满。至于是否真以山泉水冲泡,无人深究。
逢年过节,“陶然居”的饼食礼盒也与众不同。
……
羊城茶馆
羊城人做生意讲究一个好意思头。
店铺招牌首当其冲,名字除了要响亮好听,还得喜庆招财,一般多是红底金字。西关有一家小茶楼,招牌与众不同,用得竟是黑漆裸字。如此不吉利的招牌是不得已而为之,此店开业当天,恰好是清朝皇帝驾崩,全国服丧,禁用喜庆之色。老板只好把招牌上的金漆刮去,用黑漆把红色覆盖掉。
迷信之人,或许会认为很不吉利。食肆老板却不在意,认为开店做生意,靠的还是本事和口碑,风水之说不能尽信。
小食肆开业后,因物美价廉、出品不俗、童叟无欺,生意蒸蒸日上。食客们都说,老板的好品行就是最好的风水。
有一年,凌晨时分,店里的小工早早起来烧水,准备和面做早点,意外发现厨房角落的大碗柜里居然躲着一个贼。工人大叫,店老板和邻居们闻声赶来,围住大碗柜,贼吓得不敢出声,也不敢出来。邻居提议用开水泼淋盗贼,逼他出来,也让他吃点苦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