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昆仑约定 毕淑敏 长篇 小说 毕淑敏: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0.00     定价 ¥ 79.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20191635
  • 作      者:
    毕淑敏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昆仑约定》是作家毕淑敏最新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个性鲜明、敢于牺牲、保家卫国的军人形象。未定国界处,气候条件恶劣、物资匮乏、医疗条件简陋,挑战重重,戍边战士不畏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    

毕淑敏从亲历者的角度,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刻画着边疆部队生活,也用医者仁心诠释着人性的光辉。

谈到《昆仑约定》时,毕淑敏说,我都七十多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把那些珍贵的、刻骨铭心的、必须述说的回忆,交给了这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说。


展开
作者简介

毕淑敏,作家,心理学家,内科主治医师。

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著有《昆仑殇》《阿里》以及长篇小说《红处方》《女心理师》等,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心灵密码》等。出版《毕淑敏文集》12卷。


展开
内容介绍

《昆仑约定》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原戍边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战士在极端环境中淬炼生命、追寻理想的故事。

小说聚焦高原军区诊所,通过郭换金、景自连、麦青青等人物,展现了他们在“世界第三极”的严酷环境中,在未定国界的生死瞬间,牢记家国情怀、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军区诊所不仅是救治伤病的地方,更是他们心灵成长的熔炉。

毕淑敏以亲身经历为底色,将时代风雨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刻画了戍边战士对理想主义的执着追求。在昆仑之巅,他们用生命丈量信仰的高度,以热血铸就永恒的约定。

展开
精彩书摘

节选一:

终于有一天,郭换金彻底醒来了。屋内很冷,宿友忙着上班,炉火熄灭了。她想起小叶子,若是她在,会把炉火照料得如同炉膛内永远有一只火红的小狐狸。

冷有冷的好处,让人警醒。她抬眼望去,屋内狭小,她的视线,总是被墙壁困死。这一次,她能够直视远方,看向窗外亘古不化的雪原。

一般人眼中,雪千篇一律,除了飘落,就是成堆成垛,雪崩时一落千丈。餐风啮雪过的郭换金知道,雪分很多层。上层的雪最冷,因为风一直吹,雪没有任何产生热量的能力,只有被刮走或是始终原地战栗。中间的雪,孤单压抑,它们看不见天日,永远蜷缩,永生不得舒展。下层的雪,被无数年代的重压挤扁了,却永不言重。

不同层次的雪,音色不同。最年轻的雪,会发出曼妙的沙沙声。中层的雪,偶尔咯吱叫,像是争先恐后的小鸟。 最深的雪无言,是地狱最冷的灵魂。你轻轻踩过表层的雪,像抚摸雪的头发。你脚下重重踩,相当于踏上雪的胸膛。你陷入深雪,倒霉了,那是雪的报复。你长眠雪中,是雪给你的最后仁慈。司空见惯的雪,都如此千变万化,何况远比积雪要丰饶的生命。

严寒有非比寻常让人镇定的功能。脑海凝冻,就不会掀起无谓的怒涛。郭换金漫无边际地联想,如果变成雪,她飘向哪里?

她不要做上上雪,也不要做中层雪,更不做底层雪。她做一片在时间中不断疾飞的雪花,坚持鸟瞰人间,期望永不融化。

她极其缓慢地把内心整理好,让思维在躯壳里重新运行。

 

节选二:

茫茫雪原中,烈士陵园的存在,犹如孤岛。既孤苦伶仃,又气势磅礴。一座座墓碑,如同齐崭崭断裂的半截刺刀,倔强地迸向苍穹。

碑下的墓穴盖满雪,似弯折的钢针,刺穿大地的心脏,却并无滴血流出,雪白一片。

无边无际的旷野与荒凉中,这是块奇异之地,数年前,数月前,甚至数日前,这一座座墓碑下的生命,还曾是生龙活虎乱蹦乱跳的人,血气方刚。他们的双眼,看向森寒的山峦。他们的舌头,卷着乏味的食物。他们的心肝脾肺中,流动着同样的喜怒哀乐……猛然在某个瞬间,这一切,分崩离析,戛然终止。

他们挟着果敢与坚定,毅然决然奔赴了牺牲和毁灭。多少人朝犹微笑,夕葬雪原。 他们在这里集体静默,潜伏着,等待着。 期盼重新集合的号声响起时,闻令而起,雀跃不止,一如生前。

这就是高原军人的死亡,花岗岩陡峭强直的线条和永不褪色的姓氏凿刻,巍然屹立,冷静得不可一世。

晨风凛冽,彻骨生寒。郭换金知道,此地看似空旷,实则拥挤不堪。身边萦绕不绝的,是墓主人浓缩的一生。听,他们在轻声戏谑:你们现在还是过客,而我们,已臻永恒。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