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张爱玲有着显赫的家世。父亲张志沂是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之女李菊耦的独子,母亲黄素琼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结婚时是一对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张志沂没有父亲的学富五车,却有着嫖妓、赌钱、吸大烟、养姨太太等众多恶习,受过西方教育的黄素琼对这些行为深恶痛绝。张爱玲10岁时,三观不合的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的监护权与抚养权给了张志沂。1938年,18岁的张爱玲与父亲发生冲突,被囚禁半年后从家里逃出,投奔母亲。黄素琼让她在嫁人与读书中做一选择。原生家庭的破裂让张爱玲清醒地意识到,婚姻与男人不是女人幸福生活的保障,唯有独立与奋斗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她果断地选择了读书,这一选择决定了她的人生轨迹。这一年,她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的入学考试,得了第一名,因战事激烈无法前往就读,于第二年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张爱玲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着明确的目标规划,已在文学领域显露才情的她没把时间花在写作上,而是扎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希望通过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至牛津大学。1942年,香港沦陷,香港大学因此停课,还未完成学业的张爱玲不得不回到上海。此时,张爱玲与父亲已断绝关系多年,母亲也已漂洋过海,养活自己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她知道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天生愚笨,不适合从事那些需要讨好人的职业,最合适的工作是不需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张爱玲再次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抉择——“写文为生”。她精准地把握住了自己的优势,并将它发挥极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让自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女人一跃成为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女作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