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
16世纪中叶,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是一个重要城市。小城街道很宽广,房舍周围多有花圃,埃文河贯穿城内,空气湿润,风景诱人。这个在当时人口还不足3000人的城镇,却是附近地区农产品集散中心,还是羊皮加工和买卖的地方。每当有集市的时候,人们聚集在这里,整个街道就热闹起来,有些嘈杂。小镇的对外交通也便利,有两条大路直通距此地约150千米的首都伦敦。不远处的郊外,有很多名胜古迹。
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莎士比亚出生时,父亲约翰·莎士比亚已是镇上的一位知名人士。父亲原是邻村斯尼特菲尔德的一个农民,于1552年迁到斯特拉特福,从事羊毛手套和皮革的制作和加工行业,还做一些农产品和木材的生意。在1556年,父亲购置了房产,成为镇上一个殷实的商人。1557年前后,他与当地乡绅罗伯特·阿尔登的女儿玛丽·阿尔登结婚。婚后,家产有所增加,二人过着幸福富裕的生活,生了4个男孩、4个女孩,威廉·莎士比亚排行第三,是家中最大的男孩。
在城镇东南角河边,有一座圣三一礼拜堂,是当时有名的建筑,在今天依然屹立,成为一个纪念场所。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亚就在这里接受了洗礼,父母为他取名威廉。圣三一教堂里至今仍保留着莎士比亚洗礼的记录。
1564年,斯特拉特福镇发生了瘟疫,在教堂的记录册上记载着当时的惨烈情形:7月11日瘟疫开始,20日开始死人,此后每隔两三天,死人的数量骤增,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年底。
这场瘟疫导致了近3000人的斯特拉特福镇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亡,莎士比亚幸运地活了下来。
二、童年,戏剧就来了
莎士比亚的童年生活很富足,他家的房子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十分显眼。这是一座带阁楼的二层楼房,房子外形整体古朴雅致,斜坡的瓦顶,泥土原色的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廊,楼下是起居室和厨房,楼上是卧室,桌、椅、床、柜都是木制的,还有一个木制摇篮。这个时期,英国的毛纺织业发展迅速,这个小城的工商业也日益繁荣。父亲约翰·莎士比亚经营的买卖越来越好,他买下了4处房产,成了当地富裕家庭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本地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地方政府的若干个职务。当时,斯特拉特福的行政权力掌握在1名镇长、14名镇议员和14名首席市民手中。莎士比亚的童年时代,正是他的父亲政治上最得意、经济上最富裕的时期。在他1岁的时候,即1565年,他的父亲被选为镇议员;在他4岁的时候,也就是1568年,他的父亲被选为镇长。
当时,经常有一些旅行剧团到斯特拉特福镇巡回演出,这些剧团为了不受地方行政当局的歧视和迫害,常常需要寻求王室或者贵族的保护,纷纷以王室、贵族的称号或职务命名,如“女王剧团”“雷斯脱伯爵剧团”“海军大臣剧团”等,实际上剧团是私有的。
1569年,莎士比亚开始接触戏剧。在莎士比亚的父亲担任镇长期间,凡是来斯特拉特福演出的剧团,在被批准公演之前,须先在镇政厅为当地的政府官员和绅士做一次演出以获得批准,才能在当地演出。每一次小莎士比亚都兴致勃勃地跟随着大人去观看,这无形中引发了小莎士比亚对戏剧表演的兴趣。到了16世纪70年代,斯特拉特福成了各巡回剧团的演出中心,小镇上的演出次数更多了,这更激发了小莎士比亚对于戏剧的爱好。童年对剧团的初始印象,在他以后的剧本里多有体现,比如《哈姆雷特》中就有流浪剧团在宫廷中演戏的场景。
三、少年已知愁滋味
16世纪的教会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取代教会学校,一种进行世俗教育的学校应运而生,这类学校叫“文法学校”。1571年,7岁的莎士比亚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学校距离他家四分之一英里(1英里等于1.6093公里)。
莎士比亚就读的这所学校成立于1553年,是一所由市政厅拨款的免费教育学校,学校对市政厅及下属单位的子弟实行义务教育,这所学校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文法学校之一,在当地很有名气。学校的教师大都毕业于英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孩子们在进入文法学校前要进行英文读写的训练,掌握一些简单的英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之后,才可以在7岁的时候进入文法学校学习。当时整个英格兰学校的课程设置由法律规定,学校提供拉丁语和古典文学的强化教育。在学校,先学拉丁语文法,然后学习逻辑、修辞、演说、历史,进而阅读古典文学,主要是学习古罗马文学,《圣经》也是必修的课目。
莎士比亚在那里学习了6年,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学会了拉丁语和希腊语,接触到了古罗马诗歌和戏剧。学校经常组织孩子们排演话剧,莎士比亚每一次都积极参加。在木板搭起的临时舞台上,他全神贯注,认真地捕捉人物的内心情感,琢磨语言的声调和肢体动作。
莎士比亚喜欢奥维德和维吉尔的诗歌,喜欢普劳图斯的喜剧和塞涅卡的悲剧,他还喜欢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的书信、演说词和论文片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