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交叉学科下的世界设计史
0.00     定价 ¥ 82.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2095035
  • 出 版 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家阳,留德学者。先后获无锡轻工大学产品设计工学学士学位,柏林艺术大学设计学硕士学位、艺术大师生学历。江南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至今连续四届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前两届主任委员,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创立设计基础《图形创意》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入选中国大学MOOC。

  邹宁,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人工智能系副主任。研究方向:设计史与创新设计理论、智能设计与数字创意、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

  彭亮,二级教授,工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外艺术设计史、艺术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潮流与趋势、中式生活美学、家具与室内设计。
展开
内容介绍
  《交叉学科下的世界设计史》旨在塑造数智时代设计史的宏观视野,揭示设计作为跨领域综合学科的本质一跨越艺术、人文、社会和科技边界的综合叙事。它融合建筑与环境设计、产品与工业设计、视觉与数字媒体、时尚与服饰艺术等领域设计精粹,剖析历史流变与影响因子,展现全球文化视角下的风格行变,映射人类文明的深层次变迁。学习设计史,即是在多元文化的织锦中旅行,感受社会思想与制度的演进。
  《交叉学科下的世界设计史》所构建的交叉学科教学框架,立足全球视野,细梳设计发展的经纬,强调不同时空下设计内涵与表现的动态演化,促进多元思维交汇,开创新的教学格局。通过案例解析、比较研究与跨界对话,《交叉学科下的世界设计史》不仅呈现设计的实践智慧与前沿趋势,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技能,为培养兼具深厚人文底蕴与前瞻科技视野的设计师奠定基石。《交叉学科下的世界设计史》不仅是对设计历史的回溯,更是启迪未来创新的桥梁,引领学生在全球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以专业深度与广博视野,探索设计的无限可能,塑造学生形成数智时代的大设计史观。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起源与发展:从突破传统到塑造未来
  教学目的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及其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设计步骤的基本流程,能够分析并分类不同类型的设计案例,提升对设计的系统理解与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经典案例展示、设计方法实践、课堂小组讨论。
  学习要点
  1.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变迁。
  2.现代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常用的设计方法与工具。
  3.设计的基本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作业及练习
  收集不同领域的设计案例,分析并总结其设计类别、设计特点。
  本章探讨设计的起源与发展,聚焦设计定义的时代变迁与分类。首先,探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和影响。其次,解析设计的步骤,揭示设计过程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帮助读者掌握从构思到实现的全流程。最后,了解设计的多样性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将全面认识设计在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设计定义的时代变迁
  设计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其内涵和边界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扩展和深化。在设计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前,设计往往与手工艺和工艺美术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人类创造活动的核心。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一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和计划,它是一个涵盖了构思、规划、创造和表达等多个方面的复杂概念。名词的设计是指具有结论的计划,或者执行计划的形式和程序;动词的设计则是指产品结构,系统地构思、规划和制定方案的过程等。
  (一)农业时代的设计
  在农业时代,设计不仅仅是物品制造前的预设规划和设计蓝图,它更多地体现了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匠心。设计师们倾注心血,将工艺和装饰的美感融入每一件作品中,追求手工艺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图l-1-1、图1-1-2)一书中强调了设计在人工造物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设计是连接自然与人的桥梁。《天工开物》揭示了设计的本质,即设计是基于自然规律和人类需求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设计,人们能够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将自然界的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
  (二)工业时代的设计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设计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使得设计从手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人中 法间领积 热们更加重视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设计是一门结合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强调通过应用人机工程学和材料科学,提高产品的舒适性和易用性。
  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兴起。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Rohe)等设计师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强调设计的简洁性、功能性和理性化。这一时期的设计定义聚焦于功能和实用,反对过度装饰,提倡通过设计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ICSID)(图1-1-3),于1957年成立,致力于提升工业设计的品质和专业水平。1964年,ICSID将工业设计定义为“解决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强调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这一定义扩展了设计的范畴,涵盖了人类环境的一切方面。1980年,ICSID重新定义工业设计为“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这一新定义反映了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强调设计师在包装、宣传、展示和市场开发等领域的工作。
  ……
展开
目录
001 第一章 起源与发展:从突破传统到塑造未来
002 第一节 设计定义的时代变迁
015 第二节 设计的分类

019 第二章 评价与标准:“好设计”的时代探索
020 第一节 设计理念与设计标准的变革
025 第二节 设计原则的发展与变革

029 第三章 思想巨擘与设计思潮
030 第一节 设计溯源与文艺复兴
038 第二节 工艺美学与设计启蒙
047 第三节 功能与形式有机结合

057 第四章 后现代视域与设计新声
058 第一节 设计观的演变与突破
065 第二节 百花齐放的当代设计

071 第五章 文化浸润:璀璨文化与设计星空
072 第一节 亚洲大陆的设计风格变迁
086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设计风格变迁
094 第三节 美洲大陆的设计风格变迁
101 第四节 非洲大陆的设计风格变迁

107 第六章 文化交融:全球化时代的设计对话
108 第一节 设计的全球舞台:跨文化的趋势与挑战
110 第二节 文化碰撞与文化交融

117 第七章 工艺美术:绽放的工艺之美
118 第一节 金属工艺:钢铁铸就的永恒之韵
126 第二节 陶瓷工艺:泥土涅墼的瓷韵华章
132 第三节 木制工艺:岁月痕迹的木质乐章
143 第四节 玻璃工艺:光影交织的透明诗篇
148 第五节 编织工艺:自然韵律的指尖舞蹈

155 第八章 数字化工艺:传统工艺的数字转型
156 第一节 保护与传承:技术革新与工艺保存
162 第二节 变革与创新:传统工艺美术的数字复兴

167 第九章 工业轰鸣中的设计发展
168 第一节 机械化时代的设计革新
171 第二节 电气化时代的设计进步
175 第三节 工业化浪潮下的社会变革与设计演变

179 第十章 数字驱动下的设计变革

195 第十一章 市场驱动:消费需求与设计契机

211 第十二章 媒体传播:设计的舞台秀

223 第十三章 设计的职业化进程

237 第十四章 传承之路:设计教育与发展

249 第十五章 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设计

263 第十六章 设计中的生态责任与社会反思

278 参考文献

280 附录

284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