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工笔人物画技法表现及范例研究
0.00     定价 ¥ 52.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7594374
  • 出 版 社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工笔人物画技法表现及范例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技法精髓以及实践应用。首先,书中详细梳理了工笔人物画从原始时期到当代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变。接着,作者深入讲解了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包括常规技法如勾线、分染、罩染等,以及特殊技法如揉纸法、撒盐法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绘画技巧指导。书中还通过具体的范例,如《簪花仕女图》和《独坐黄昏后》,展示了古代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临摹、写生和创作过程,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工笔人物画技法表现及范例研究》还强调了工笔人物画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了现代技法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全书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性,适合工笔人物画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工笔人物画发展概述
  第一节 古代不同时期工笔人物画与其相关人物画发展
  一、原始时期
  在原始时期,人类开始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中国的人物画在这一时期虽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已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原始社会的先民使用简易的线条来描绘他们在狩猎活动中的主要狩猎物,这些线条不仅勾勒出了物体的轮廓,还蕴含了作画者的形象思维概括力和想象力。
  原始时期的人物画作品多体现在彩陶和岩画上。比如仰韶文化的遗址出土的彩陶中,有几只陶盆上绘有人形图案,这些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处在朦胧状态的人物画。此外,阴山地区的岩画也表现了从单人、双人到集体狩猎的场面,这些绘画不仅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还蕴含了作画者的情感和信仰。
  原始时期的人物画技法以线描为主,线条粗放、简率、夸张,但富有动态特征。这种技法不仅勾勒出了物象的轮廓,还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来突出物象的某一特定特征。同时,这些线条还常常伴以平涂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原始时期的人物画虽然技法简单,但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和功能。通过这些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等。
  原始时期的人物画虽然技法简单,但却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推移,人物画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之一,并在技法、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说,原始时期的人物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代表:一是半坡类型中的人面鱼纹。半坡以前的陶器多不绘彩。近千年之后,到半坡时代早期,出现了彩陶纹饰,分为象生性纹饰和抽象几何纹饰两大类。象生性纹饰的形象主要有鱼纹、鹿纹、鸟纹、蛙纹、龟纹等。其中尤以鱼纹最多,分布最广,风格连续性最强。据统计,出土彩陶鱼纹的遗址有20多处。主要发掘地是黄河最大支流的渭河流域: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陕西省临潼区姜寨等地。按照鱼纹的风格变化脉络,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本书所讨论的人面鱼纹多出现在早期,即距今约7000-6500年,包括北首岭中层、半坡早期、姜寨一期及陕南的一些遗迹。
  从形式上讲,这些人面鱼纹又可分为三种形式:(1)绘制在陶盆的内壁,偶有绘在器表的。图像形式和结构大同小异,基本表现手法为:人面与鱼纹相结合,呈正面圆形,双眼居中,黑白相间,方圆结合。整个面部分别由头饰、发须、眼睛、鼻子、嘴组成。鱼纹在人面中对称出现,或在嘴的左右两边呈胡须状,或在两耳边,呈冠帽的翅状,或在头顶呈冠饰状等。西安市半坡村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多作为未成年者瓮棺的盖子,并打有供死者灵魂出入的小孔;(2)描绘在陶器的外表鼓腹上部,人面纹呈正圆形,多个人面纹分一排或者两排均匀排列。比如陕西省南郑区龙宫寺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罐,人面纹分上下两排,中间还装饰有三道直线隔开,每一个圆形的人面又以三角形几何纹相间。图像特征与第一类所不同的是,没有鱼形装饰,有清楚的眼睛、鼻子、嘴等形状,在图像的风格处理上黑白相间,方圆结合;(3)人面、鱼纹和兽角组合而成的图像,多绘制于葫芦形彩陶瓶上。从图像特征来看,似乎是具有某种神巫功能的图腾。比如陕西省临潼区马陵村出土的人面鱼纹葫芦瓶,人面纹神情威猛,双眼圆睁,头上有犄角,龇牙咧嘴,夸张地表现了令人感到震慑的面貌。图像一般绘制于陶瓶鼓腹上,成为视觉主体,也有以人面形式变化作为主题,图案式的分布于瓶体四周。类似的图案还出现在仰韶期小型骨雕上,并保留了狰狞的面孔和头部突起的犄角。
  二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舞蹈纹。马家窑文化又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前后相继的文化类型,在器物造型和纹饰上有许多共同特点。其考古遗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青海省等地区,距今约5000-4000年。在史前彩陶文化中,人物图像比较集中出现在马家窑文化各文化类型中,是史前人物视觉形象创造的一个高峰。而且表现形式多样,有陶塑的、有平面绘制的,还有塑绘结合的。绘制的人物形象技法成熟,风格稳定,有很突出的程式化特点,传承与变化线索明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工笔人物画发展概述 001
第一节 古代不同时期工笔人物画与其相关人物画发展 001
一、原始时期 001
二、先秦时期 006
三、秦汉时期 010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018
五、隋唐五代时期 026
六、宋代时期 043
七、辽金时期 050
八、元代时期 056
九、明清时期 059
第二节 近现代工笔人物画发展 074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发展 079

第二章 工笔人物画技法 090
第一节 常规技法 090
一、底稿制作 090
二、过稿 091
三、白描 092
四、工笔人物画中的勾线技法 094
五、底色 094
六、分染 095
七、接染 097
八、罩染 098
第二节 特殊技法 099
一、揉纸法 099
二、撒盐法 100
三、没骨法 101
四、立粉法 102
五、拨落法 103
六、贴箔法 104
七、撕毛法 105
八、撞水、色法 106
九、拓印法 107
十、洗洁精法 109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范例 111
第一节 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 111
一、《簪花仕女图》 111
二、《吹箫仕女图》 121
第二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临摹 128
一、当代工笔人物临摹的重要性 128
二、《独坐黄昏后》 132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写生 137
第四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 146
一、创作思路:重要节日党员佩戴党员徽章的意义 146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过程 147

第四章 人物画作品欣赏 150

后记 166

参考文献 1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