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惶惶不安的年代,让这本书成为你心灵可以停泊的港湾,陪伴你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蜿蜒前行
生命的难关一个接着一个,而且愈来愈难,这是我们的灵魂为我们设定的功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诚实正视自己的缺陷?能不能谦卑地对生命中的不顺遂低头臣服?
“看到自己重要性的人,总能获得尊重和敬爱。如果你自己都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你如何在外面找得到?”“过去的纷扰和未来的烦恼不容易侵犯你,你可以安住在眼前这一刻。而我们的人生,不就是每个眼前的这一刻串联而成的吗?你所能拥有的也只是当前这一刻,所以,好好珍惜它吧。”
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脆弱,看清楚“我”是谁,回到内在陪伴真正的自己,我们观看外在世界的角度自然就会随之改变!
?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酝酿数年挚爱新作
在内在成长这条路上,张德芬像一位资深导游,孜孜不倦地为大家引领人生之路。亲密关系的修炼亦需要指引,才能清晰地知晓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以及到达的方式。张德芬曾翻译《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并引荐到中国出版并畅销不衰,即使经历过两次婚姻的她,亲密关系仍是她人生中至为重要的修行道场。德芬无数次探讨亲密关系的课题,在德芬空间里也就亲密关系写过无数篇原创文章。在本书中,张德芬回观自我,倾囊相授关于亲密关系的至臻体悟,带你突破亲密关系的困境,掌握爱的秘密。
?直探内心深处,现代人的个人成长读本!
不是上过多少心灵成长课,读了多少书,就能脱胎换骨般地觉醒开悟。我们最终要面对的,还是自己心里那些阴暗的角落,爱上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重遇未知的自己》脱离“遇见三部曲”的寓言小说形式,以散文诚实记录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跌跌撞撞所得的体悟,是至为贴近张德芬的一本书!人生有高峰,也会荡到谷底,但心中更真实的感受却是:表面上的功成名就怎样都换不来快乐。只有懂得接纳自己的阴暗面、从谷底走出来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更有力量、更能够放下,看事、做人都更有远见了。
在这本书,德芬将她多年来跌跌撞撞所得到的体悟,结合潜心研究灵性觉醒的心得精华,以不同以往的写作形式,赤裸裸地剖析她这个平凡人追求快乐的心路历程,诚实记录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清晰而透澈。
?张德芬是中国大陆心理领域书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
2007年,《遇见未知的自己》首次出版,在台湾一上市就掀起了阅读狂潮,该书被誉为华语世界深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小说,畅销十余年,影响千万读者。她的作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自我负责的个人成长理念,倡导女性心理情感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读者产生积极的转变。
?特邀独立插画师珍妮吴JW绘制全书内文插画
珍妮吴JW喜欢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并用充满治愈氛围的作品传递情感,借色彩唤醒更多元化的生活仪式,用作品传递温暖与爱。
全彩四色印刷,全新修订版,挚爱珍藏。
我们总是希望追求完美,
然而想尽办法去除自己的“不完美”,
真的就能获得幸福吗?
我们之所以会被愤怒、悲伤等情绪操控,是因为不愿意面对情绪背后的痛苦。这些痛苦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不够好”的自我价值感缺失。但愈是不想面对的痛苦,愈
是会在我们的生命里不断出现,周遭的人、事、物会一直触及我们心中未愈合的伤口。
张德芬也曾激烈抵抗心里的那些阴暗面,试图压抑自己、逃避问题,但这样做不仅没能改变现状,也无法疗伤止痛,最终反而被生命的浪潮击溃,彻底迷失了自我。因而,她决定告别自己心中那个总是被欺负、没有人支持和理解的小女孩,开始认真地面对自己的“劣根性”。痛下决心去改变,她才赫然发现,原来过去的自己根本白白受苦了。
生命的难关一个接着一个,而且愈来愈难,这是我们的灵魂为我们设定的功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正视自己的缺陷?能不能谦卑地对生命中的不顺遂低头臣服?只要勇敢面对自己的脆弱,看清楚“我”是谁,回到内在陪伴真正的自己,我们观看外在世界的角度自然就会随之改变!
影响快乐的最大障碍
我常常思索“为什么人不能快乐”这个问题。不光是我,每个人都觉得快乐很重要,可为什么它如此不可捉摸?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我最后终于得出了一个答案:我们受自己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操控太严重了,以至于在生活当中,我们始终做出一些和追求快乐、幸福相违背的事情。
比方说,很多人对父母都有怨怼,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应该”要怎么样怎么样。问题是,很多人的父母就是无法提供你想要的那种支持和爱,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不自知,即使父母死了,他们还是在生活当中不断地在外面寻求不同来源的认同,永远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刻。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像拜伦·凯蒂老师(《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的作者)说的:做自己的父母——你想要的那种父母,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们能不能慈悲、温柔地对待自己?如果我们对待自己都是沿袭了父母对待我们的那种方式——你认为的不尊重、严苛、不体贴的方式,那我们怎么可能要求别人对我们好呢?你只能以自己值得的方式被对待,那你值得别人如何去对待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优越,我们的价值其实取决于我们怎样对待和看待自己,这是决定我们如何被人对待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我们与上一代之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我们与下一代的关系也是矛盾重重。有位妈妈跟我说,她老为了孩子练琴而和孩子闹矛盾。她承认,如果要她每天坐在那里练一小时的钢琴,她也会很痛苦。我笑着问:“那你为什么要强迫孩子练呢?”
她理直气壮地说:“当初是她要求练琴的,我跟她说好了,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坚持到底。”
我又笑了,说:“一个五岁孩子做的决定,你就要她残忍地一生尊重,坚持到底,这是不是有点儿过分呢?”
妈妈毫不让步地说:“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我要教导孩子做到这一点。”
我又问:“那么,你自己做到这一点了吗?你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底,没有半途而废吗?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强加于孩子身上,难怪孩子和你都不快乐。”
同时,我拿出“一念之转”的方法来检视她的想法,“开始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到底”,这是真的吗?她也承认这不是百分之百地正确。
我说:“佛陀当初选择以苦行的方式来修道,最后他放弃了,换了一种方式才在菩提树下悟道。如果他坚持苦修到底,可能在成道前就‘挂’了,今天就没有释迦牟尼佛作为我们成道的榜样了。
还有我们的轩辕黄帝,他拜了好几十个师父才真正悟道。如果他坚持拜一个师父到底,可能我们就看不到《黄帝内经》这本千古奇书了。”
这位妈妈同意了我的看法,可是她说她很难放下。这没有关系,有些信念和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一时间,我们很难丢弃,即使它们让我们受苦,即使我们知道它们未必是正确的(人真的是很好玩的动物啊)。但是,当你能够拉开距离检视它们的时候,就说明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了。
抱持这个想法,让你和你女儿都痛苦;放下这个不真实的想法,你和你女儿都自由快乐。你要坚持多久呢?
也许有一天,当你受苦受够了,终于恢复理智的时候,你会愿意试着放下自己那些错误的,但被你宝贝多年视为圭臬的价值观和信念。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天空是如此宽广,空气是那么新鲜,你会初步尝到自由和解放的滋味。
德芬的话
快乐≠喜悦。简单地说,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件能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那么一旦那个让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就随之消失了。
而喜悦不同,它是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第一辑
快乐是一种选择
——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幸福等级
为你的快乐负起责任 002
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 007
亲爱的,那不过是一个想法 010
记住,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015
人类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019
影响快乐的最大障碍 022
个人责任承担的层次决定你的快乐程度 026
把黑暗带到光明 031
我们一直都是命运的主人 035
如果身心灵是一栋房子 038
让至善的力量拥抱你的不舒服 041
第二辑
找出“我是谁”
——唤醒被催眠的幸福
“我是谁”其实没有答案 046
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 049
放下你的故事,走出信念的阴影 053
阴影效应 058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62
走出心中的牢笼,自在解脱 067
你和耶稣的差别在于,你拥有很多 070
第三辑
好好爱自己了吗
——学会听懂身体的“呐喊”
会痛的不是爱 074
怎能轻易说爱 077
我们都是巴士上的小丑 080
我们对爱的渴望 082
好好爱自己了吗 085
别人都是为你而来 089
别人身上的美好,其实你也拥有 092
学会愉悦地等待 095
停止做上帝 099
给自己一个发怒的机会 104
肃清生活的路障——身心灵的体察 107
觉照的光慢慢融化冰山 112
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114
内在空间的力量会影响你的外在 117
第四辑
幸福的门一直是敞开的
——让心头的能量自然地流动
如何看待人生大梦 122
负面情绪不过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 125
谁能写出玫瑰的味道 128
90%以上的苦是没必要受的 130
人生不过是一场游戏 134
顿悟也需要一个过程 138
你是否喜欢做自己的伴侣 140
我们追寻的不过是活着的体验 142
我们错过了多少 145
第五辑
拥抱生活中的阴影
——活出一个你不知道的状态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152
如何走出受害者牢笼 155
不放过你的是你的思想 160
行走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 163
无意识,人类一切祸乱的根源 167
唯一的敌人是你自己 171
如何化解两难的困境 174
要想全然地活,你必须先接受死亡 177
死亡的阴影 180
隧道的尽头就是礼物 182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匹“狼” 187
第六辑
最美妙的人生
——你完全可以让家人更幸福
怎样才算是真正有魅力的女人 192
真爱是需要冒险的 195
婚姻必修课——温柔的坚持 200
“我”需要你的爱,真的吗 202
给自己放一个婚姻长假 209
温柔的坚持和脆弱的要求 214
你能送给别人和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220
任何时候都要做回自己 224
有条件的爱不如不爱 227
安住在眼前这一刻
——走进自己内心黑暗的地方,用爱去照亮它
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模式也许才是“搅局者” 232
我要自由,我要做自己 238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