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史·史前卷》是一部系统研究陕西省史前时期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著作。全书以陕西地区丰富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演进历程。
绪论部分介绍了陕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书中指出,陕西地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地带,复杂的地貌和气候为早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第一至第三章分别探讨了旧石器时代的三个阶段:直立人时期、早期智人时期和晚期智人时期。通过对蓝田人、大荔人、河套人等重要考古发现的分析,揭示了陕西地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洛水、汉水等流域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展现了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四章至第十章则聚焦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变迁。书中特别强调了沙苑氏族群落、白家氏族聚落、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等重要遗址,探讨了陕西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特征的演进过程。此外,书中还分析了汉水流域的氏族聚落文化以及陕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情况。
第十一章“炎黄时代”则从考古与历史文献的角度,探讨了陕西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书中指出,陕西不仅是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
结语部分总结了陕西从蒙昧到文明的漫长历程,强调了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独特贡献。全书通过丰富的考古资料和系统的研究,展现了陕西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为读者理解陕西古代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