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的硝烟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一名法国人,却在上海的战火中拯救了超过30万中国难民。他用智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建立了南市安全区,为无数平民提供了庇护。他,就是饶家驹。
这是一部让人眼中有泪、心底有光的纪实作品,它不仅重现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战争中的光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刻,本书积极讲好中国人民同外国友人并肩战斗的故事,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
本书亮点:
1.独家揭秘:深入挖掘国内外档案、亲历者口述、历史文献,全面还原饶家驹的传奇一生,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生动叙述:以通俗易懂、扣人心弦的文笔,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讲述得跌宕起伏,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年代。
3.深刻启示:这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战争与和平,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法国人饶家驹(1878—1946)因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建立了南市安全区,成为中国人民的患难之交。
1937年11月,饶家驹以他的博爱、坚韧、独创、才华、责任心,在上海城隍庙周边创立战时救护平民的难民安全区——饶家驹区,并延续至1940年6月,保护了30万中国难民;其间又在汉口等地设立安全区,救援中国难民数十万人,贡献卓著。1940年回国后,饶家驹继续从事难民救济,“二战”结束后,还赴德国柏林救济曾是敌国的德国的民众。其堪称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者、中法友好的象征及法德和解的先行者。由他首创的安全区模式直接促成了战后修订《日内瓦公约》并加入战时平民保护的相关条款,其影响深远但是知者寥寥。
本书以档案、报刊、图片、影像、口述资料等为依据,讲述了饶家驹的生平,尤其是其来到上海后的经历,全面分析了上海南市安全区的缘起、管理与运作、推广与影响,并且从衣食住行、医疗卫生、读书教育、自救与经济等方面生动还原了当时难民安全区的生活图景,体现了饶家驹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难民的无私奉献以及对和平的不懈追求。
引子:饶家驹是谁?
第一章 从法国到上海
一、传教士饶家驹
二、初登黄浦滩
三、城郊之间的徐家汇
四、不仅仅是神父
五、难民救助的初步尝试
第二章 南市安全区的缘起
一、战争烽火连天
二、饶家驹与淞沪会战初期的难民救助
三、为什么要建立南市安全区?
四、与中日双方的艰难交涉
五、南市上空飘起红十字旗帜
第三章 安全区的管理与运作
一、监察委员会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收容所
四、其他便民机构的设立
五、日方与安全区
六、共产党与安全区
七、资金与物资的募集
第四章 难民们的日常生活
一、民以食为天
二、住房与衣着
三、医疗与卫生
四、读书与教育
五、自救、义卖与经济
第五章 推广与影响
一、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
二、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建立与磨难
三、汉口难民区的尝试
四、南市安全区的结束
五、马德里、巴黎、柏林的实践
六、永眠柏林
尾声
后记
新版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