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入门科普书心理学轻松入门小百科 心理学 心智、研究与生活心智与脑
0.00     定价 ¥ 39.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833059
  • 作      者:
    沅深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拓宽认知边界 实现人生跃升

揭开认知的神秘面纱 踏上自我发现的非凡旅程

在当今社会中,各类宣传信息无所不在,对我们的思考和决策产生深远影响。这些信息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心理手段——认知操纵。

掌握认知规律,优化信息处理,让智慧之光照亮您的未来之路!迅速翻开本书,与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宣传信息中的认知操纵手段,识别并防范这些潜在的心理陷阱吧!


展开
作者简介

沅深:原名钟雪莹,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长期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领导力等领域的研究,并为企业在营销策略、团队管理和领导力培养等方面提供专业且富有洞察力的建议与指导。


展开
内容介绍

  《认知心理学》在当前信息泛滥的时代背景下,宣传活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宣传者通过巧妙运用语言和图像,引导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从而操纵我们的决策。《认知心理学》并非仅仅揭露宣传的阴暗面,更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大门。书中详细剖析了宣传背后的心理机制,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为何有些宣传能够轻易地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认知心理学》是一本极具洞察力和实用价值的书籍。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宣传背后的真相,同时也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那些希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认知偏见与认知操纵

  认知偏见与认知操纵是认知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议题,它们直接关系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日常事务的决策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认知偏见的本质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利用从而操纵我们的认知过程的。

  认知偏见的本质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系统性错误倾向,导致自身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出现偏差。这些偏见可能是由个体的过往经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而且它们往往是无意识的,不受个体控制。

  认知偏见可能表现为对某一类人群的偏见、对特定观点的偏爱或排斥,以及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记忆。

  认知偏见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个体的智力或道德水平有问题,而是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复杂性。由于认知偏见的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做出不完全理性的决策,甚至受到他人的操纵。认知心理学家们对认知偏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一些常见的认知偏见包括以下几种。

  确认偏见:个体倾向于寻找和记住那些支持自己的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与之相矛盾的信息。确认偏见可能导致人们陷入信息的“筛选”过程,进而加深对原有观点的坚持。

  群体偏见:个体倾向于信任和支持属于自己群体的成员,而对其他群体的成员持怀疑或敌对态度。这种偏见可能导致对异己观点的拒绝和对自身群体观点的过度认同。

  归因偏见:个体倾向于根据自身的偏见和期待来解释他人的行为,而忽视或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归因偏见可能导致对他人行为的误解和对个体自身行为的合理化。

  可用性偏见:个体倾向于记住和重视那些在自己的过往经历中频繁出现或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信息,而忽视那些罕见或平平无奇的事件和信息。

  可用性偏见可能导致对风险和概率的错误评估。

  除此之外,了解认知偏见的本质和分类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这些偏见是如何被利用从而操纵我们的认知过程的。在现代社会,各种机构和个人都可能利用认知偏见来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从而实现自身目的。一些常见的认知操纵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情绪操纵

  利用情绪来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使其更容易接受特定信息或观点。

  例如,通过刻意营造恐惧或愤怒的情绪,来激发人们对某一议题的关注和支持。

  例如,在国外的选举过程中,某个政治候选人可能会在宣传片中展示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场景,如犯罪率上升、经济衰退或国家安全威胁,来刻意激发公众的恐惧情绪。随后,他可能会强调自己的政策或立场,声称只有通过支持他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利用恐惧情绪来激发人们对其政治议题的关注和支持。

  2.信息筛选

  选择性地呈现信息,以强化个体原有的观点或期待。这包括选择性报道、编辑和解释信息,以及强调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比如社交媒体上的定向新闻推荐。许多社交媒体平台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点赞和分享记录,推荐与他们兴趣相符的内容。这种机制可能导致“信息泡沫”,即用户不断接触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而几乎看不到相反的观点。

  3.社会认同操纵

  利用个体对特定群体的认同感来影响其行为和观点。这包括利用群体偏见来激发对特定群体的支持或排斥,以及利用社交压力来促使个体与群体保持一致。

  当某个社交群体在社交媒体上集中力量攻击、辱骂或排斥一个特定的观点或人物时,他们可能会以此加强对自己群体的认同感。这可能会导致其他群体成员因为想要避免被排斥或受到批评而跟随群体的行为,即使他们个人可能不完全同意或支持群体的立场。这种情况下,社交压力和对群体的认同感会被用来操纵个体的行为和观点。

  4.权威引导

  利用权威人士或机构的声誉和权威性来影响个体的观点和行为。这包括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发布权威机构的声明,以及利用权威人士的形象来宣传特定产品或观点。

  当一个知名的医学专家或权威机构发布关于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积极评价或推荐时,许多人会受到影响并倾向于相信这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是有效的。这是因为权威人士或机构在公众中具有声誉和权威性,他们的观点和推荐可以影响个体的观点和行为,促使他们选择使用这种药物或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尽管认知操纵是一种普遍存在且难以避免的现象,但个体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减少其对自身的影响。一些有效的对抗认知操纵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质疑和分析信息来源、内容和立场,以及识别和纠正自己可能存在的认知偏见。

  2.开拓多元化信息获取渠道

  积极获取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信息,包括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背景和专业领域的观点。通过接触多样化的信息,可以减少对特定观点的盲目认同和认知偏见的影响。

  3.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保持对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觉察,避免在情绪高涨或焦虑时做出冲动的决定。情绪稳定和自我控制有助于减少情绪对认知的操纵。

  4.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学习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通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减少群体偏见和社会认同操纵的影响。

  5.加强信息素养

  提升信息素养,包括对数字素养、媒体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理解和应用。

  了解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和背景,有助于更客观地评估和处理信息。

  通过意识到认知偏见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对抗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认知独立性和理性思维能力,从而减少认知操纵对自身的影响。


  6.1 认知调谐的重要性

  认知调谐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对信息的理解、接受和处理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调整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认知调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日益庞大且多样化,而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认知调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应对挑战,保持心理健康,并取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成就。

  1.认知调谐有助于减轻认知负荷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我们需要不断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往往会导致认知负荷过重。认知负荷过重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思维和记忆等认知功能,进而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通过认知调谐,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那些对我们重要和有意义的信息,从而减轻认知负荷,提高认知效率。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白领,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就被堆积如山的电子邮件淹没。这些邮件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有些是紧急的工作任务,有些是来自同事的请求,还有些是广告或垃圾邮件。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你不知道应该先处理哪些邮件。

  通过认知调谐,你可以优先关注和处理那些对你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邮件。你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设定优先级、删除不必要的邮件、批量处理类似的邮件等,来减轻认知负荷,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你可以将有关工作任务的邮件标记为紧急或重要邮件,并按照优先级有序处理;将来自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的邮件放在首位;忽略不相关的广告或垃圾邮件。这样一来,你就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持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2.认知调谐有助于筛选高质量信息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我们经常面临着信息过载和信息混乱的问题,很难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进行认知调谐,就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学会辨别信息的来源、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方式来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筛选高质量信息,避免被误导和欺骗。

  我们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产品广告,这些广告声称某种产品采用先进科技,并拥有无数的好处。在没有进行认知调谐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被这些吸引人的宣传话语迷惑,认为这种产品确实具有神奇的功效,从而决定购买并使用它。然而,通过进行认知调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评估这些信息的可靠性。首先,可以查看信息的来源,看是否来自可信的机构或权威人士;其次,可以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查找是否有权威的研究或报道支持该产品的声明;最后,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思考广告是否存在夸大或误导的情况。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发现这种产品的宣传缺乏科学证据支持,或者存在负面的客户评价,就可以更加谨慎地考虑是否购买并使用该产品。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被误导和欺骗,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利益。

  3.认知调谐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当我们能够有选择地关注和处理那些对我们有益和积极的信息时,我们会感到更加愉悦和满足;相反,如果我们沉迷于负面的信息,或者为过多的信息所困扰,就会导致焦虑、沮丧、抑郁等情绪的出现。通过认知调谐,我们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假设我们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一些激励性的帖子、分享健康生活方式的账号或者传播有趣笑话的博主,通过这种选择,我们会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积极、鼓舞人心的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情绪状态。相反,如果我们沉迷于阅读负面的新闻、关注抱怨或暴力等内容,就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压力和不安。这些负面的信息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中,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通过认知调谐,我们可以学会有选择性地关注那些对自己有益的信息,避免过度沉浸于消极的内容中。例如,可以设定社交媒体过滤器,屏蔽掉一些消极的内容,或者定期参与一些积极的社交活动,与乐观向上的人群互动,从而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感。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4.认知调谐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学习和成长

  当有选择性地关注和学习那些我们感兴趣并有实际效用的知识和技能时,我们会更容易地吸收和消化这些信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相反,如果我们被不相关或低质量的信息干扰,就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我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通过认知调谐,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成长,实现自我提升和个人发展的目标。

  假设你对摄影很感兴趣,并且希望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通过认知调谐,你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关注与摄影相关的高质量教程、专业摄影师的分享或者最新的摄影技术和趋势等内容。通过这种选择,你会将精力集中在与你的兴趣和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上,避免被不相关或低质量的信息干扰和浪费时间。这样一来,你就能专注于学习摄影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

  相反,如果你花费大量时间在与摄影无关的内容上,如社交媒体上的八卦新闻或者低质量的娱乐视频,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认知调谐能力对于个人职业成就、学习成果以及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认知调谐不仅有助于减轻认知负荷,提升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还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努力学会有效地进行认知调谐,以应对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并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认知操纵简介

1.1 认知操纵的定义与背景 /002

1.2 宣传的力量与影响 /006

1.3 认知操纵与心理学的关系 /009

1.4 社会学视角下的认知操纵 /012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基础

2.1 认知心理学概述 /016

2.2 认知失调理论 /019

2.3 合理化与认知失调 /023

2.4 认知偏见与认知操纵 /027


第三章

宣传与社会心理学

3.1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宣传 /032

3.2 群体心态与宣传效应 /036

3.3 社会认知与宣传行为 /040

3.4 社会影响力与宣传效果 /044


第四章

宣传策略与传播学

4.1 传播学基础概述 /048

4.2 宣传手段与传播渠道 /052

4.3 信息传播与认知塑造 /056

4.4 传播模型与宣传效果评估 /060


第五章

认知操纵的案例分析

5.1 历史上的认知操纵事件 /066

5.2 当代宣传案例剖析 /069

5.3 媒体与认知操纵案例 /072

5.4 社交网络与认知操纵实例 /076


第六章

认知调谐与心理抵抗

6.1 认知调谐的重要性 /082

6.2 认知调谐的方法与技巧 /086

6.3 心理抵抗与认知保护 /090

6.4 心理抵抗力的培养与提升 /093


第七章

信息过载与认知处理

7.1 信息过载的现象与影响 /098

7.2 认知处理理论与信息加工 /102

7.3 信息过载的应对策略 /106

7.4 有效利用信息与认知优化 /110


第八章

理性选择与决策思维

8.1 理性选择的基础理论 /116

8.2 决策思维与决策5 步法 /120

8.3 决策失误与认知偏差 /125

8.4 理性决策与认知优势 /129


第九章

清醒思考与独立思维

9.1 清醒思考的意义与价值 /134

9.2 独立思维的培养与实践4 步走 /138

9.3 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142

9.4 自我认知与认知升级 /146


第十章

认知操纵与未来趋势

10.1 认知操纵的未来发展 /152

10.2 技术与认知操纵 /157

10.3 个人防御与社会对策 /161

10.4 未来趋势与劝导策略的选择 /1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