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兵学泰斗
0.00     定价 ¥ 86.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3118517
  • 作      者:
    张学继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学继,男,1963年生,湖南冷水江人,1986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研究所中共党史专业。先后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年评为研究员,先后担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出版《陈其美与辛亥革命》《蒋百里生平与军事思想研究》《白崇禧大传》《陈立夫大传》《张学良传》《出版巨擘——张元济传》《陈其美》《黄郛传》《坦荡君子——章乃器传》等图书10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兵学泰斗:蒋方震传》介绍其投身爱国救亡的一生:在青年时代受到中日甲午战争惨败的刺激,萌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先后留学日本、德国攻读军事学,成为学贯中西的军事理论家:毕生以中国的国防为课题,探求中国抵御列强侵略的途径和方法。他撰写的《国防论》,成为中国近代国防理论的奠基之作。
  《兵学泰斗:蒋方震传》反映了蒋方震对我国近代国防建设的贡献,是一部了解其生平履历和学术思想的优秀传记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兵学泰斗:蒋方震传》:
  赵理泰任校长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风潮。这次风潮的直接原因是南方入伍生问题。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的革命党人组织了学生军,准备参加北伐。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学生军奉命改编为入伍生团,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曾想以入伍生团为基础,办一所陆军学校。然而,南北议和后,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束。入伍生团便经北京政府陆军部批准,插入开办不久的保定军校学习。保定军校的学生多是从陆军小学、陆军中学的正规渠道输送上来的,这些学生认为南方来的入伍生不够入学资格,耻与之为伍,反对他们插班。另外,教官及科队长大多出身于陆军速成学堂,教育器材亦很不完备。因此,同学们颇不满意,与速成学堂出身的教官、科队长有很多矛盾。速成学堂的学生以段祺瑞为总长之陆军部为身后盾,因为段祺瑞曾是速成学堂的总办。陆军部内有不少速成学堂的学生担任了重要职务,军学司司长魏宗瀚即为一例。他们对军校同学大有排斥、打击之意,曾有一位同学因请假外出逾限数小时,竟受开除处分。全校为之哗然,不久就酿成了全校罢课、要求撤换全部速成学堂出身之教官、科队长的风潮。这次风潮是由骑兵科、炮兵科的墙报引起的。墙报大意是:无耻的速成学生们,不学无术,居然要来当我们的官长,大家应该起来把他们撵出校去。随后,墙报接二连三出现了,语气更加激烈。各个连的连排长见风头不对,停止办公,躲藏到官长住室去了。各个连的学生就推出连代表一人、排代表三四人出来维持秩序。赵理泰看到事情闹大了,便在操场集合全校学生讲话,好说歹说,说了三四个小时,但学生们还是坚持主张,一步不让。赵理泰被学生包围,下不了台。这次风潮的主要目标不是教授部门的教官们,而是连长、排长。学生表示,不要速成毕业生当官长,就是当排长都不行。于是,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身的教官们出面调停,找各连的连代表们谈话:“让速成毕业生当排长、队长吧,连长则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人来当,你们的意见如何?”13个连的代表商量后,推刘文岛为总代表出来答复:这个事不好决定,要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连代表都不敢做主!于是,调停风潮的教官就推举13个人出来,亲自到各连劝说。但大家还是坚决不让速成学堂的学生当官长,调停没有结果。
  在罢课期间,同学们的一切生活和自修活动都由自己轮番负责管理,秩序井然。陆军部坚持要学生服从命令,复课后再听候处理。段祺瑞派军学司司长丁锦和军法司一名军法官前往军校。丁锦集合全体学生,用江苏无锡话大骂学生:“今天陆军部总、次长要我来,是准备把你们马上轰出去的。我想你们有些人是误会,你们说速成学生不懂普通科学,不能当你们的官长,就是误会。殊不知他们的普通科学,是在家中自己学的,没有花公家的钱。你们的普通科学则在陆军小学、陆军中学花了公家的钱学来的。现在你们还要闹事,想一想,对得起公家吗!”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他。那位军法官也用安徽北部口音说:“你们大家想想,你们是军人,军人不服从命令,该当何罪?”虽然他们两人斥责了一番,但还是没有结果。
  段祺瑞又责令驻保定的第二师师长王占元、旅长鲍贵卿一面派部队包围监视学校,一面到校召集全体学生进行劝导训诫。《大公报》报道说:“保定东关外陆军入伍生大起风潮一节,已志前报,兹闻王统制占元以该生等其势汹汹,恐酿事端,特派军队二营前往该校围墙外驻扎,以资弹压。并闻由该校长官派密查数人,分赴内外,侦探各生之动静,兹已探获为首数人,解赴二镇执法处惩办。”
  与此同时,校长赵理泰发布布告,勒令闹事学生退学离开学校。布告称:“本校前有无知学生,诱众要挟,无理取闹,迭经明白开导,始终执迷不悟,无可理喻。刻已一律遵照部令,迫令出校。惟前颇有洁身引退,或先期放假,以避风潮恶习者,以此立志向学,嚼然不同,本校长殊深嘉许,现虽人数无多,而于此等有志各生,仍应照旧培植。合亟通告以上各项学生,仰即赶速,克日回校,切勿观望自误。”
  最后,陆军部又派军法司司长到校查办,召集学生分别谈话,进行分化和威胁。谈话的大意是:陆军部接受学生的要求,是绝不可能的;只有学生服从陆军部的命令,先行复课,听候酌情处理这一条办法,如学生不愿接受,则只有开除出校,并通令各省永不录用;回籍旅费暂由学校垫发,仍责成地方政府追还上缴。当时因将已谈判与未谈判的学生分别隔离,所以未被召谈的学生也不知道查办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结果,接受服从陆军部命令留校者,在1500多人中不过100多人。军法司感到很尴尬,经请示陆军部,仍坚决执行,唯一变化是先发一部分回籍旅费,学生离校后可在外暂住,如有悔悟,仍准回校;若干日以后仍执迷不悟者,再发全部旅费。同学们领得小部分旅费后,恐中缓兵之计,乃有组织地分住于保定及北京的会馆,并推派代表四处活动。那时各省都有军事代表在京,他们中的有些人和同学们在陆军中小学堂即有师生关系,如广东之姚雨平等很支持同学们的要求。同学们又推刘文岛等回湖北向副总统兼都督黎元洪陈诉,请其援助。黎即派人携各报所发表的社会舆论向袁世凯报告。袁即交陆军部处理,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们针对陆军部处理军校学生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质问和不少提案。军事代表中,援助学生者很多,其中以湖南代表仇亮援助最力。国民党的机关报更是乘机发挥,对袁世凯政府口诛笔伐,以援助学生。按段祺瑞的本意,仍坚持全部开除,予以遣散。但有人劝说段祺瑞,全部遣散无异于放虎归山。经各省驻京军事代表的调停,段祺瑞乃下令,南方入伍生先送陆军第一、第二预备学校学习,请愿学生全部回校上课。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故乡家世童年
故乡与家世
海宁“神童”
从科举到实学

第二章 从东洋留学到西洋
日本士官学校“中国三杰”
《浙江潮》主创之一
赴德国继续深造军事学

第三章 从管带、总参议到军校校长
从禁卫军管带到东三省总参议
保定军校史上最知名的校长
奇缘结成一桩异国婚姻
辅佐袁世凯以德国模式建军
最早的一批军事学术著作
护国英雄蔡锷的总参议

第四章 转入研究学术时期
担任总统府顾问
出版《军事常识》
翻译《职分论》
随梁启超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参与梁启超发起的文化事业
裁兵救国的积极倡导者
对欧洲文艺复兴的独到见解

第五章 “联省自治”运动的拥护者
主张以“联省自治”促成统一
参与湖南省宪的制订

第六章 军阀巨头的座上客
为冯玉祥部队讲授军事学
十四省“讨贼联军”参谋处处长
“五省联军”高等军事顾问
……

第七章 奔走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
第八章 从事著述与构建国防建设计划
第九章 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
第十章 振奋国人的抗日必胜论
第十一章 抗战烽火中的最后岁月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