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二战日本士兵的战争体验与历史记忆,整合八百多部回忆录及上千份口述资料,以战争体验者的“体验”“证言”“记忆”为根基撰写而成。书中借助丰富的史料与回忆录,生动再现了中途岛海战、硫黄岛战役等重大战役,通过真实案例与亲历者讲述,深入挖掘日本兵对战争的真实感受、应对战争创伤的方式及记忆重构过程,尤其关注他们从战败到复员的挫折、崩溃、自灭等心路历程。本书为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研究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揭露日本士兵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均提供了新的视角。军国主义造成日本士兵的人性扭曲,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丛书总序一 再塑从全球视野揭露日本罪行的“典范之作” 1
丛书总序二 全球视野下的日本远东战争罪行研究方兴未艾 4
中文版序言 7
日文版序言 11
第一章 侵略与杀戮:处于胶着状态的中日战争(1939年—1941年12月) 1
第二章 胜利与代价:进入世界战争(1941年12月—1942年3月) 25
第三章 挫折与消耗:战局的转换(1942年4月—1943年10月) 49
第四章 退却与饥饿:防卫线的崩溃(1943年11月—1944年9月) 79
第五章 崩溃与自灭:无法完结的战争(1944年10月—12月) 103
第六章 “玉碎”与生还:从战败到复员(1945年1月—9月) 129
结语 战场体验的“记忆”与“历史”化 169
相关年表 177
后记 187
译者后记 191
译者介绍 195
出版说明 196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本书以日本士兵回忆及史料为核心线索,整合了数百位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内容与上千份口述资料,展现了战争中鲜为人知的残酷景象。该书中文译本的出版,为中国学界开展日本侵华战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教授 赵新利
侵略战争的叙述方式,关乎当代日本人对祖父辈罪行的认知,这也是多年来日本与曾遭其侵略的亚洲各国在历史叙述及教育上争议的核心。本书借战争亲历者的大量回忆录等一手资料,客观还原往昔战争,对帮助日本人树立正确历史观意义重大。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俞凡
本书借日本老兵的战场体验与记忆,生动重现1939—1945年日本侵华及战败过程。它表明战争虽由特定人群引发,但战场的个体深陷困境,无力终结战争、无法掌控命运。此残酷现实为世人敲响警钟,促使我们反思战争的本质。
——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 肖如平
本书从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参战官兵的战场体验、证言及集体记忆切入,以日方史料直揭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所犯的战争罪行。借助多元史料,让历史发声、史实说话,是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
——山西大学区域抗战史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张俊峰
山田朗先生为研究日军官兵在侵略战争中的心理变化,查阅了851部回忆录、超1100份口述史料。书中部分官兵对侵略行为避重就轻、推脱责任,但也有反省者,读者能从中看到日本侵略战争对其他国家人民造成的伤害。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