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自然和地理单元;城市是人类的一种聚居方式;城市是一片经济区域;城市是一种文化空间;城市是一部用石块和钢筋水泥建构的历史;城市是一部打开的书,记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光荣和梦想、期冀和抱负;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城市是一种群体人格;城市是一种氛围;城市是一种特征……城市正像文化一样,是一种很难定义是什么的现实。
人造城市,城市造人,人和城市造就着城市文化。城市盛衰兴亡的历史命运,便构成了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宏观轨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该书探讨了近百年来,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南北文化的对峙冲突,城市地位的消长沉浮,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格的逆转嬗变,以及如何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激动人心而发人深省的一页。
北京和上海拥有不同的城市性质、文化机制和生态环境,使两地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趣味。我们通常用“京派”和“京味”这两个不同的语词来描述北京文化的上下两层。京派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与京味民间民俗文化构成大雅大俗的强烈对比和反差。我们却只有“海派”这样一个词汇指称上海文化。不同社会阶层、职业角色的上海人,生活在由高度社会化和一体化的城市社会造就的大致相仿的生活方式之中,笼罩在由市场和大众趣味导向的市民文化的氛围中——它造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高品位的通俗文化。该书稿通过多维度地对于京沪两地对比研究,来理解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变迁。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