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灭绝动物
0.00     定价 ¥ 4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217200
  • 作      者:
    动物百科编委会
  • 出 版 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灭绝动物》介绍了多种已灭绝的动物,主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部分。在脊椎动物中,无颌类包括昆明鱼和海口鱼等,它们具有纺锤形身体、W形肌节等特征,与现生七鳃鳗幼体相似,代表了原始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有颌类则包括全颌鱼、旋齿鲨、中华弓鳍鱼等多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也涵盖了丰富的灭绝物种,如棘石螈、龙类、恐头龙、锯齿虎、猛犸象等。无脊椎动物部分虽然未展开详细描述,但提及了其重要性。这些灭绝动物的研究为了解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脊椎动物
  无颌类
  昆明鱼
  昆明鱼是一种已灭绝的原始无颌类脊椎动物。昆明鱼化石发现于中国云南昆明西山区海口镇耳村村寒武纪第二世(早寒武世,距今5.41亿~5.13亿年)筇竹寺期。
  昆明鱼的表皮上没有鳞片和膜质骨板。身体呈纺锤形,具明显的头部和躯干。背鳍前位,腹侧鳍褶从躯干下方长出,很可能是成对的,无鳍条;头部具5或6个鳃囊,每个鳃囊具有前、后两个半鳃,鳃囊可能与围鳃腔相通;躯干约有25个肌节,皆为双V形结构,腹部V形尖端指向后,背部V形尖端指向前;脊索、咽和消化管可能贯穿身体到尾部;可能具有围心腔。
  昆明鱼只有一块正模,其尾尖还保存在围岩里,未暴露。由于软体化石保存条件的限制,昆明鱼某些特征(如肌节形态,腹位鳍褶是否成对)的解释仍存争议或不确定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到昆明鱼系统学位置的确定。
  海口鱼
  海口鱼是一种已灭绝的原始无颌类脊椎动物。
  海口鱼鱼体呈纺锤形,但比昆明鱼更为细长,仍可分为头和躯干两个部分。头部小的叶状印痕表明其很可能具有鼻软骨囊、眼软骨囊和耳软骨囊。鳃由鳃弓支撑,至少有6个鳃弓,也可能多达9个。背鳍明显靠近身体前部,具鳍条。腹侧鳍褶在下腹部与躯干连接,躯干与腹侧鳍褶之间的陡坎表明腹侧鳍褶是成对的。躯干肌节呈双V形。内部解剖构造包括头颅软骨、围心腔、肠道以及一列生殖腺,生殖腺沿躯干腹侧排列,脊索上具有按肌节分离排列的软骨脊椎成分。
  海口鱼在形态上与现生七鳃鳗的幼年个体沙隐虫十分相似,但是这些特征可能只是脊椎动物的原始特征。一方面海口鱼已经具备低等脊椎动物形态学和胚胎发育学上所有主要方面的基本性状,即原始脊椎、头部感觉器官及神经嵴的衍生构造(如背鳍和鳃弓);另一方面它却保留着无头类祖先的原始生殖构造特征。海口鱼这种独有的镶嵌构造特征表明,它不仅是已知最古老的,而且还很可能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隶属脊椎动物的干群。
  1999年11月4日,中国古生物学家舒德干等人在《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在中国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中发现的昆明鱼化石和海口鱼化石。这两条鱼具有纺锤形身体、W形肌节,还有较复杂的软骨质头颅、鳃弓、围心腔和鳍条,这些特征与现生七鳃鳗的幼体鱼十分相似。海口鱼与昆明鱼产自同一地区同一层位,同层出现的动物群包括三叶虫类中的始莱德利基虫、云南头虫,以及精美保存的节肢动物娜罗虫、瓦普特虾等。昆明鱼与海口鱼皆为侧压保存。海口鱼的背鳍比昆明鱼更为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紧凑排列的鳍条(每毫米约有7根)。1999年,舒德干等最早报道昆明鱼和海口鱼时仅发现了两属各一件标本。2002年,中国古生物学家侯先光等提出这两属可能是同物异名,并将当时已知标本全部归入昆明鱼。在某些方面,海口鱼与昆明鱼很相似,整体形态差别不大,只是前者稍为细长些;头部与躯干部都易区分;二者躯干部的肌节形态相同;而较强后倾的V形肌节可能是轻微斜向埋葬的结果。2003年,舒德干等基于新发现的500多件海口鱼标本重新厘定了该属的一些特征,并认为昆明鱼与海口鱼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鳃囊数目较少,具有出水腔,以及向前延伸的背鳍不具有鳍条。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脊椎动物 1
无颌类 1
昆明鱼 1
海口鱼 2
中生鳗 3
中华盔甲鱼 5
曙鱼 5
多鳃鱼 6
有颌类 7
全颌鱼 7
沟鳞鱼 8
旋齿鲨 9
中华弓鳍鱼 10
狼鳍鱼 11
梦幻鬼鱼 12
肯氏鱼 13
提克塔利克鱼 14
真掌鳍鱼 15
潘氏中国螈 15
两栖类 16
棘石螈 16
埃尔金螈 17
中国螈 17
帆螈 18
笠头螈 18
卡拉螈 19
锯齿螈 20
多洞鲵 20
远安鲵 21
辽蟾 21
魔鬼蟾 22
玄武林蛙 23
爬行类 23
乌鲁木齐鲵 23
半甲齿龟 24
原颚龟 25
满洲龟 25
南雄龟 26
卞氏兽 27
潜龙 27
伊克昭龙 28
黔鳄 29
山西鳄 29
芙蓉龙 30
恐头龙 31
大凌河蜥 31
提基蜥 32
古鳄 33
肌鳄 34
马门溪龙 35
梁龙 36
雷龙 37
盘足龙 38
阿根廷龙 39
萨尔塔龙 40
腔骨龙 41
始盆龙 42
神州龙 42
中国似鸟龙 43
泥潭龙 44
单嵴龙 45
树息龙 46
耀龙 46
中华鸟龙 47
中华丽羽龙 48
中国暴龙 49
羽王龙 50
霸王龙 51
寐龙 52
尾羽龙 53
巨盗龙 54
切齿龙 55
河源龙 56
绘龙 57
皖南龙 58
隐龙 59
鹦鹉嘴龙 60
古角龙 61
原角龙 62
中国角龙 63
热河龙 64
兰州龙 65
山东龙 66
青岛龙 67
南方翼龙 68
夜翼龙 68
浙江翼龙 69
鸟类 70
始祖鸟 70
热河鸟 71
孔子鸟 72
会鸟 73
中国鸟 74
华夏鸟 74
原羽鸟 75
戈壁鸟 75
巴塔哥尼亚鸟 76
古喙鸟 77
燕鸟 78
甘肃鸟 78
黄昏鸟 79
鱼鸟 80
不飞鸟 81
中原鸟 81
加斯顿鸟 81
恐怖鸟 82
恐鸟 82
临夏鸵鸟 83
哺乳类 83
隐王兽 83
蜀兽 84
巨颅兽 84
中国尖齿兽 85
摩根齿兽 86
巨带兽 87
孔耐兽 87
张和兽 88
中国俊兽 89
热河兽 90
翔兽 91
久齿鸭嘴兽 92
中国袋兽 92
爪蝠 93
雕齿兽 95
地懒 96
鬣齿兽 96
牛鬣兽 97
细齿兽 98
洞熊 99
锯齿虎 100
巨颏虎 101
西瓦猎豹 102
尤因他兽 103
后弓兽 103
雷兽 104
鼻雷兽 105
近貘 106
巨貘 107
三趾马 107
始祖马 109
长鼻三趾马 109
上新马 110
渐新马 111
爪兽 112
跑犀 113
两栖犀 114
准噶尔巨犀 114
披毛犀 115
巨犀 117
始驼 118
始祖象 118
剑齿象 119
猛犸象 120
铲齿象 121
恐象 122
乳齿象 123

第2章 无脊椎动物 12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