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医临床经典丛书:脉贯
0.00     定价 ¥ 2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7757881
  • 作      者:
    [清]王贤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诸家脉书非繁而不快,即简而多漏者也,况又每多偏误,恒少辨论,唯《脉经》《脉学》《脉鉴》《正眼》《刊误》《枢要》论穷奥蕴,辨误精明。是集祖述六书,芟其繁芜,纂其奥论,洗尽浮词,独存精要,而又博采群书,摘其奥旨。更以前贤所未发者,略陈管见,以补未备,使脉理有指南,后学有入门,可一览无余,更不必他求矣。
  占今脉书辄得随文附和雷同,美恶杂陈,是非莫辨。岂知古人之论有得有失,不有褒贬,何以垂训?兹集中汇诸书之微论,采百家之创旨,互相阐发,其是非得失一一剖析明尽,非敢以前人之论妄肆讥议,正恐立言之误致遗祸后人。即张子和所云:昔人有一误,苟不正其非,即流为千百世之害。则美刺昭然,不可谓非考镜得失之一助也。
  脉法皆采摭王叔和,《脉经》要旨以为提纲,继之以历代名贤可法之语,以互相阐发,间或附以己意,补其未备,以申明先哲言不尽意之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临床经典丛书:脉贯》:
  脉无根有两说论
  天下之医籍多矣!或者各持一说,而读者不能融会,漫无可否,则不见书之益而徒见书之害矣。
  又何贵乎博学哉?即如脉之无根便有两说。一以尺中为根,脉之有尺,犹树之有根。叔和日: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盖因其有根也。若肾脉独败,是无根矣,安望其发生乎?一以沉候为根,《经》日:诸浮脉无根者皆死,是谓有表无里,孤阳不生。夫造化之所以亘万古而不息者,一阴一阳互为其根也。使阴既绝矣,孤阳岂能独存乎?
  二说似乎不同,久而虚心讨论,实无二致也。盖尺为肾部,而沉候之六脉皆肾也。要知两尺之无根与沉取之无根,总为肾水涸绝而无资始之原,宜乎病之重困矣。又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则与叔和之守寸关尺奇位以候五脏六腑之脉者大相径庭。不知宗正亦从《经》文“诸浮脉无根者皆死”之句悟人,遂谓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心肺居于至高之分。故应乎寸,肾肝处乎至阴之位,故应乎尺,脾胃在中,故应乎关。然能与叔和之法参而用之,正有相成之妙。浅工俗学信此则疑彼者,皆不肯深思古人之推本立说,所以除一二师家接受之外,尽属碍膺。许学士之不肯著书以示后来,乃深鉴于此弊也夫!
  冲阳太溪二脉论
  夫身之内,不过阴阳为之根蒂。医者唯明此二字,病之吉凶莫不判然矣。《经》日: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
  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维何?足少阴肾是也。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维何?足阳明胃是也。胃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生,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日: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日先天之本在肾。而太溪一穴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此足少阴所注,为腧地也。
  脾胃何以为后天之本?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日: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先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根本在脾。
  ……
展开
目录
卷一
提纲论
脉有亢制论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脉无根有两说论
冲阳太溪二脉论
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有相似宜辨论
脉象论
脉有相反宜参论
脉赋
重阴重阳论
脱阴脱阳论
阴阳相乘相伏论
阴绝阳绝论
上下有脉无脉论
三因脉法论
从证不从脉论
从脉不从证论

卷二
脉旨论

卷三
肺脏脉法
心脏脉法
脾脏脉法
肝脏脉法
肾脏脉法
四时五脏平脉
五邪脉
南政北政有不应之脉
六气之脉应节候之诊
司天在泉诗
六气司天所主天时诗
六气司天所主民病诗
主运诗
客运诗
主气诗
客气诗
……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