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也无风雨也无晴
0.00     定价 ¥ 36.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514870
  • 作      者:
    杨孟华
  • 出 版 社 :
    中西书局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孟华,生于1944年。17岁从戎,在作战部队打磨多年,继而有8年从事新闻工作,后于旅、师、军政治工作部门任职。转业金融岗位后,在多个业务条线担当管理工作。早年捉笔,见诸报刊多为新闻,偶有文艺类短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也无风雨也无晴》有别于一般回忆录。作者军旅生涯和金融体验丰厚,然仅撷取了嵌入心版的几重跋涉,其余则简略掠过。本书又有别于一些随笔。作者从三个“有感于”契入,由人生旅途朝心路历程延展,边忆往昔边回味,溢出些许感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道刻痕:列兵起步
  我被单独放飞,抑或真正意义上人生启程,是愫里愫懂的。我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自己常挂在嘴边的17岁“草季”从戎的。那几年因为人祸天灾,农业凋敝,闹了饥荒。为让农村休养生息,这年征兵不招农村青壮劳力,而是大量征召城里的在校学生。往常兵源多来自农村,天广地阔。这年改在城市,路子一下子窄了。兵源不足,标准放宽。像我所在的班级,男生约一半,居然能有七八人应征合格。于是,像我这号身高1米76,体重却只有52公斤,前胸贴后背的“豆芽”也就“瓜菜代”,捡到篮里成了菜。记得那年暑期闷热难耐,我正宅在家里无所事事。只听得锣鼓声由远及近,自己并没在意。因为那年头谁评个先进,谁做件好人好事,乃至谁退休,都会来一番锣鼓家什。直到锣鼓队把“光荣人家”贴在我家门口,我才明白,自己已经是“最可爱的人”了。所以,我的投笔从戎,谈不上什么觉悟高低,那时候是没有半点思想准备的,就是浑浑然套上了绿军装。那年8月8日,暑气蒸人。父母亲送我到新兵集结点——位于北京西路的新城会堂——又重复了多日来无数次叮嘱过的叮嘱,一步三回头,走了。此刻,我满脸无奈地望着亲人背影从视线里消失,心里一下子空了。有些家长跟着去了老北站。我独伫站台,满耳灌着同样的叮咛,刹那间明白:我要单飞了,从今往后一切都要独自面对。就在这一天,这一刻,我突然长大了。塞满新兵的军列,把我从上海拉到了“火炉”南京。随即,敞篷卡车又把我们载到近郊一处四周环山、被称为“炉膛”的灵山营房。我的军旅生涯,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起步了。当小兵腊子的日子像是拿模子翻浇,今天拷贝昨天,明天克隆今天,外人看来实在单调枯燥透顶。然而我的身上,却在这日复一日的乏味无趣中,留下了好些磨灭不去的印迹。印迹之一,魔鬼训练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营的套路是“魔鬼训练”。操练绝对高强度,教官绝对“冷面人”。一句话,怎么苦怎么难就怎么来。就是让你吃苦受累脱层皮,为下连队打底子。打新兵营出来,便是照着花名册往各路分拨。要是分派到一线作战连队,那种特大份的吃苦受累更是够受。然而,这时候已经由不得自己了,唯有昕天由命。谁知,老天硬是开了个玩笑。我这号“豆芽菜”还就被分到了担负战备值班的高炮615团,而且一头栽到比别人更苦一筹的4连电话班。作战连队的电话班,其实就是架线班。每到一地,背个线盘,提个线拐,撒腿飞跑。近的十里八里,远起来十几、二十里地的也有。那可不是徒手在操场跑圈,肩上手上全是够粗够硬的军用电话线。但凡当过兵或在影视里见过的,想想便知道负重多少。况且,还得逢山翻山,遇沟过沟,攀高爬低,走陡坡烂路。一路磕绊,打滑,趔趄,摔跤。然而,再难再险也得抢在第一时间建立与上级的联系。到了转移阵地时,又要循原路把电话线一圈一圈给绕回来。去时一路卸载,回程一路加载。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不累得岔气就是本事。好长一段时间,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扛不住了。而且,弄不清什么时候是个头,一切都茫茫然。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天聋地哑,沮丧至极。我陷入了情绪的洼地,无路可退的囧地。怎么办?没人回答我怎么办,更没有谁来代替。我不得不明白,再苦再累只有自己去面对,再无奈再难熬只能坚持再坚持。自己再怎么不堪,总不至于四仰八叉躺倒吧。穷尽了所有退路,抬不动腿也得硬着头皮往前挪。就在这样身心极度疲惫的困境中,我一次一次地挺着、扛着、熬着、坚持着,每次提高一点点,挨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终于在无声无息中,越来越接近体能极限和心理承压边界,自觉不自觉地走出了洼地。过了这个卡口,我算是理解了有人说过的那句话:人是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物种。很多曾经以为扛不起来的事,顺着一股势,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势”这个东西很特别,也不好描述。势起来了,不说挡不住,起码有个惯性力。再往后,渐渐就习惯了,适应了。连自己都有点不相信,年轻时候竟有如此难以想象的弹性和韧劲。随之,心里的阴霾也一丝一丝地消散了。后来,我被调到了报话班。成天背着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高喊“向我开炮!”时扛的那种两瓦报话机,“黄河黄河,我是长江!”一路干吼。练习背着手在身后盲控报话机的旋扭,捂着耳机细心捕捉噪音中的信号。一边奔走,一边呼叫、通话。虽说两条腿、一双手依然不得闲,但比当架线兵攀高爬低轻松些了,只是多了口干舌燥。我越来越觉得,魔鬼训练并不魔鬼。对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来说,其实是一剂猛药。管你是不是心甘情愿,管你是哪路腻腻歪歪,到头来一个个都被治得服服贴贴。我就是在缺乏内在动力、却又没有退路的囵况下,给治服贴了的。到头来,我反而感激这样的魔鬼训练,感谢它激活了自己一些原本意料之外的东西。
  ……
展开
目录
起笔
上篇
人生路遥宜行早
初涉军营,三道刻痕
第一道刻痕:列兵起步
第二道刻痕:戍边西陲
第三道刻痕:异域战事
嵌在刻痕里的几许感怀
环境之染,熏染于无形
极限之极,靠自己激活
华年之盛,唯其来日长

中篇
积步连延一跑道
迷彩跑道一程程
第一程:“破格”当兵
又一程:“爬格子”
再一程:转角色
也算一程:重返校园
“老兵新传”再启程
摘帽三招
试水三重
人生跑道费丈量
跑道很多,唯取一条
跑道很长,步步堪用
跑道很短,转瞬终点

下篇
缘来缘去知多少
要不是有他们,一路难行
“贵人”就是对的人
贵人常是身边人
对的自己配位对的人
要不是
要不是年份特殊,我当不了兵
要不是那门炮,何来一路风雨洗礼
要不是那个“豆腐块”,哪有此一程笔耕
要不是临界变道,人生会少一抹颜色
要不是平台承载,或许事事难成
“要不是”里藏机缘
许多“要不是”是不期而至的机遇
机遇青睐时刻准备着的人
搁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