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STA推荐。NSTA是科学教师组织。
2. 以丰富的手工活动为特色。21个与爱因斯坦科学理论有关的手工活动,适合亲子互动,适合教学活动。
3. “大事记”梳理爱因斯坦人生的重大事件。
4. 以时间为脉络,立体式讲述爱因斯坦的一生
5. 独辟专栏补充同时代重要科学家与重大事件,全面展现爱因斯坦时代的科学世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其广义相对论与著名的质量和能量方程而闻名,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证明原子的存在和大小、开启量子力学领域到创造出发现黑洞和大爆炸理论的宇宙模型,全面介绍了爱因斯坦对科学的重要贡献。除此之外,你还能通过本书参与活动和思想实验,将爱因斯坦的理论和思想付诸实践。这些活动包括使用多米诺骨牌模拟核链式反应,在微波炉中“复制”膨胀的宇宙,在苏打瓶中创造蓝天和红色日落,并使用融化的巧克力棒计算光速。
后记? 爱因斯坦依然存在
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在遗嘱中表示,他不希望自己的家成为博物馆或用于纪念他的地方。直至今日,美世街 112号依然是一座私人住宅。但是,并非所有事都遵从了他的遗愿。
爱因斯坦的大脑
为爱因斯坦进行尸体解剖的医生在完成尸检后摘除了他的大脑,并对他的家人进行了隐瞒。 托马斯?哈维声称,他希望可以通过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来了解他天才的来源。
哈维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得到爱因斯坦家人的许可。要不是几天后哈维的儿子在学校提起这件事,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哈维的儿子当时上五年级,有一天老师问学生们最近有什么新闻发生时,一个小女孩提起爱因斯坦去世的消息,小哈维便脱口而出:“他的大脑在我爸爸那儿。”
爱因斯坦的家人对此十分不满,但是哈维以为科学服务的名义使他们不再继续追究。然而,哈维没有任何开展大脑研究的背景。所以,任何能将他说服的科学家,他都会寄出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切片给他们进行研究,但是很多年过去了,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后来,哈维搬家到了堪萨斯州,他把剩下的部分保存在两个玻璃饼干罐中,放在他办公室的架子上保存。
针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才出现一些进展。科学家发现了他大脑结构中的一些微小差异:他大脑的一处顶叶?负责数学和空间推理?比普通人大 15%。但是,这还是不足以证明他的天赋就源自那里。
爱因斯坦的家庭
根据爱因斯坦的遗愿,海伦?杜卡斯和他的朋友奥托?内森成为他信件和论文的托管人。多年来,杜卡斯专心整理着他的各种文稿,也守护着他的声誉。她不但写了几本关于她前任老板的书,还成功阻止了所有看过爱因斯坦文稿并想将他和米列娃在结婚前就育有一女的事泄露出去的人。1981年12月,在杜卡斯去世的前几个月,爱因斯坦的论文被转移到希伯来大学,那之后就一直保存在那里,直至今日。
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教授土木工程学,直至去世。他的妻子弗里达1958年10月去世。一年后,汉斯?阿尔伯特再婚,与伊丽莎白?罗伯茨组建了新的家庭。1973年7月26日,汉斯?阿尔伯特在出席一个会议时突发心脏病,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去世。他的儿子伯恩哈德继承了祖父的衣钵,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于 2008 年去世。汉斯?阿尔伯特和弗里达的养女伊芙琳于2011年4月去世。
1964年,爱德华?爱因斯坦不幸中风,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苏黎世精神医学大学接受治疗。中风之后的第二年,1965年10月25日,他在苏黎世去世。
玛格特?爱因斯坦一直居住在美世街的家中,直到1986年7月去世。
爱因斯坦的科学遗产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去世后的几十年中,他的创新性理论一直经受着各种检验。黑洞和宇宙大爆炸?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还只是个理论而已?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美国航空航天局对相对论做了详尽的研究。为验证等效原理,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实施了“引力探测器A”计划。探测器搭载了一个非常精密的时钟,可以与地球上的另一个时钟进行比较。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时空在引力场中的变化理论。
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引力探测器B”卫星,用于进一步测量地球周围的时空弯曲。它围绕地球运行了一年半的时间,利用超高精度的陀螺仪进行详细的测量。所有数据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另外一个可以验证爱因斯坦理论的工具,就在你的衣服口袋里。如果你的手机使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个系统的程序编制就解释了时空的弯曲。全球定位系统所接收的信号来自远在地球之外的各种人造卫星,其内部时钟的运行速度与你手机中的时钟有差异。这种差异看起来可能微乎其微,不值得一提,但是考虑到光的速度,时间上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在这段时间内光线运行距离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相对论的修正,你的GPS可能每天都会相差几千米。
那么,是否爱因斯坦的所有理论都可以经受得住未来研究的检验?纵观历史,你即便不是天才,也可以知道答案,相信爱因斯坦就对了。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通过本书,读者将会对今天所用科学背后的理论有更好的理解。
——《学校图书馆杂志》
作者提供了清晰的解释,运用了易于理解的类比,并且通过爱因斯坦自己的思想实验逐步引导读者……对于9岁及以上的小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优秀的读物,因为他们可能无法自己理解这个主题。
——《家庭教育杂志》
逸事、生活史和科学成就的有效融合。
——国家科学教师协会
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本令人难以置信的读物,也是科学教师的必需品。
——儿童科学项目理念
我喜欢这本书的所有内容!它既迷人又内容丰富,孩子会喜欢它。
——在线读书社区Good Reads读者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