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四季五脏小经方》:
春季是万物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在升发,那么我们春季养生就要顺应这个自然规律,好好养阳气。比如,春天木旺而土弱,肝胆和脾胃容易生病,为了预防疾病,饮食上就要注意减木补土。再比如,春季多风,而此时人体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的侵袭,所以要注意避风邪,多保暖,少吃发物。
在我们中医看来:“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依据各个季节的特点合理安排饮食,科学地进行食补,顺应四时变化,就会使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么在三春季节我们该如何吃呢?
1.早春
早春时节,正值冬天的寒气渐渐退散,但冷暖无常,此时阳光初发,万物复苏,大地的升发之气逐渐破土而出。因此我们也应顺应自然,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等微微发散之品,这不仅能够驱散阴寒,还能够助我们的五脏六腑升发脏腑之气,使我们的身体苏醒。
另外,早春气温寒暖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这些辛香之物含有的碱性成分有杀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抵抗病菌。同时,早春时节是阳气始发之时,我们不宜吃寒凉性食品,防止寒性阻遏阳气的升发。
2.仲春
古人云: “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与此同时,在惊蛰到清明期间,雨水开始渐渐增多,湿气也随之而来。脾土喜燥而恶湿,在仲春时节,我们要加强脾胃的护养,以防止脾为湿困,肝木克脾土。
在饮食的选择上,我们尽量去选择一些能够健脾祛湿、疏肝解郁之品。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山药、粳米、小米、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酸以防止肝气过旺。另外,我们要注意多吃菠菜、芹菜、花菜、油菜、绿豆芽等黄绿色蔬菜和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3.暮春
暮春时节,正值清明与立夏之间,气温迅速回暖,此时我们在食物的选择上应以清淡温和为主,忌大热大寒的饮食。大热食品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和胡椒等,其容易使体内积热,待到夏日,积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大寒食品如生冷海鲜,容易使我们寒从内生。
暮春时节向夏季转换期间,我们的饮食宜以甘平清淡为主,寒热得当,阴阳均衡。我们可以选择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另外,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玉米、莴笋、苹果、橘子、山药、鱼类、瘦肉等。
春天是一个升发的季节,中医讲求天人合一,人的生活起居应该和大自然相应。《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季应该“被发缓行”。今天我就通过被发缓行这个问题,给大家谈谈春天的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要把头发扎起来,梳一个发髻。所谓被发缓行,就是说到了春天,人们就应该把自己的头发散开,披着头发,顺应着升发之气,而不应该把头发扎起来,束缚了阳气,使它生不畅。
和披发一起的,应该还搭配着梳头。中国古代用的都是木梳,春天大家可以用一把桃木梳,每天都从发根到发尾把头发梳一梳,这样做可以加速头皮血液循环,起到滋养头皮、护发的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