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提琴之树(家庭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父亲的榜样力量会代代传递) 耕林
0.00     定价 ¥ 45.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8410987
  • 作      者:
    【日】伊势英子
  • 译      者:
    彭懿,周龙梅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自13岁起就开始练习大提琴的伊势英子,作品中总能呈现出人与树还有大提琴之间的美好关系。在水彩画的表现上给人一种色彩斑斓,光影婆娑的质感,全书的节奏把握上,还带有一种交响乐般的流动性。大提琴有音色圆润、纯正、细腻纯美等特点,低音部分淳厚,高音部分明亮。是一种音色很自然,温厚的乐器。读她的书会让你时常能够感觉到动人的琴声在耳边轻轻响起。
  在这个故事里,祖孙三代,爷爷种下的树成了森林,父亲又用森林中的树木制作音色上乘的大提琴,儿子用父亲制作的大提琴演奏出悠扬的乐曲,走上了教授大提琴的路。正如伊势英子自己所述:“制作一把大提琴,不是只把树砍下来就可以了,从一棵树到一把琴到一首曲子,要从大自然的生长开始。”正是因为作者有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过程,才让这本绘本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灵魂。从这一点上,这本书完美诠释了人类对艺术与美的传承力量,还包含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亲情纽带带来的温馨与感动。

展开
作者简介

伊势英子
  画家、绘本作家,1949年生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
  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游学法国后从事绘画创作。醉心于研究知名荷兰画家凡高与日本儿童文学大师宫泽贤治,曾旅行走访两位大师的故乡以及画中场景,深受影响。擅长以丰富的光影切换和色彩的各种变奏,为文字故事传达出令人惊叹的氛围和感染力。1998年因为参加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支援的“千人大提琴演奏会”而创作了《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之后的很多年,她的创作都离不开“人与树的主题”。
  她的作品有《大提琴之树》《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卢利尤伯伯》《树宝宝》《两个凡高》《第七种颜料》等,深受读者喜爱。

展开
内容介绍

故事讲述了祖孙三代与树的不解之缘。祖父是个深谙森林与种树的人,爸爸是个专门制作大、小提琴的琴师,至于小男孩,则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自然承袭了两代人的生命精髓,遂走上了音乐之路。他既认识了来自森林的各种声音,也懂得在无言的大树里面,隐藏了诸多音符。*后,他成了一位教授儿童拉大提琴的教师,不但教抱着父亲所做的大提琴的孩童,继续弹奏出温暖的声音,也让这新生的一代,继续传承那首来自祖孙三代、来自森林的壮阔诗篇。

展开
精彩书评

透过绘本传递手心温度
  ——台湾设计杂志《Shopping Design》 陈琡分/文

  被诸多读者视为“疗愈系绘本天后”的日本知名绘本作家伊势英子,数十年来,总以一幕一幕柔美沉静的画作,与一则又一则涵养深长的故事相互辅佐,创作出上百部生命与自然交相共鸣的 动人绘本,抚慰了无数的心。无论是她与长田弘、柳田邦男、立松和平等多位作家进行图文合作的《*次提问》《*早的记忆》《山之生》《海之生》。或是自己潜心酝酿的个人作品《大提琴之树》《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书的手艺人》(也译为《卢利尤伯伯》)《画之旅》等等,都有着丰富的层次与悠远的意境,在充满奇想趣味、鲜活缤纷的绘本世界中,占用独特且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析伊势英子的绘本创作与生命要素,自然,音乐与人,为其三大重点,近十多年来,更聚焦在人,树,大提琴之间的流动。13岁接触大提琴至今,伊势英子深深了解,一首悠扬的乐曲,是乐器与树的融合。是以她无时不刻都在思考该如何借由绘本,呈现个中的完美关系。“从小学习大提琴至今,我一直都希望在自己绘画的本业上,将大提琴的魅力传达出来。”不同的树木依其特质,赋予不同乐器各自展现。“制作一把大提琴,不是只把树砍下来就可以了,从一棵树到一把琴到一首曲子,要从大自然的生长开始。”

  如《大提琴与树》中,爷爷种植树木,父亲以树制琴,孩子则成为音乐的传承者,大提琴是树木生命的延续,没有树木的奉献,也成不了美妙的音乐。“从树到人,每一个角色都在漫长的岁月里,寻找着牵动自己的声音,就像重生一样,对我而言,那是一种美丽的浪漫。”
  伊势英子轻轻地说。

  伊势英子谦称自己忍受不了每日八小时的练习,因此成不了音乐家。“画画是可以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做的事”无论是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甚至是学校上课时,她总是在画画。“我不擅长说话,在表达上比较笨拙,绘画是我用来表现自己的方式。伊势英子笑称自己有“空想癖”我很喜欢幻想,时常沉迷在各式各样的故事里,往往一进去幻想的世界后就出不来。”年纪渐长,想说的故事、想传达的影像愈来愈多,绘本于是成了伊势英子*好的媒介,转化出盘桓在她脑中的语言。

  对于台湾读者冠予“疗愈系绘本天后”的称号,伊势英子先是相当惊讶,随即点了点头。“我在日本举办画展时,真的会有大人站在画作前面哭了起来。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伊势英子表示,她从未以疗愈他人为创作目的,反而是为了疗愈自己。“我今年64岁了,这么长的人生,不论是自己或身边的人,*都不是全然平顺的。”而她平抚自己的方法,就是去感受对方的痛苦,带着这样的痛投入创作,试图得到一点安慰。

  “创作*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心、手,甚至是身体的记忆合而为一,才有可能和他人有所重叠,产生共鸣。”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电脑成为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然而伊势英子始终认为,那少了温度的牵系。“我希望我的创作带给读者的感受,像是亲自交到每个人手上那般。透过每一部绘本,传递我手心的温度。”伊势英子细想,所谓的疗愈,应该是源自于此。

  “其实树木才是我的疗愈天后呢。”伊势英子温柔地笑着。“大提琴是我的影子,树是我对话的朋友、家人,绘本则是一种愉快的游戏。”三者都是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每个人阅读绘本的方式都不一样。我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在我的作品里读到各自的人生,那是我隐藏给大家的生命信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