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当力行者遇到新城市
0.00     定价 ¥ 5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450197
  • 作      者:
    渠魁,李亚楠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精彩书摘
  《当力行者遇到新城市》:
  时代转型之机
  时光流转至新世纪,希望与困境交织胶着。
  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技术爆炸的影响持续凸显,生产生活方式悄然变革。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正在发生的两大颠覆性科技,他认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双重革命不仅可能改变经济和社会,更可能改变人类的身体和思想。”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徘徊在十字路口,转型的呼声逐渐汇聚为举国共识,但破旧立新的矛盾和阵痛也在牵绊着革新之路。
  江北新区的诞生,正是在新旧角逐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的。中国制造业要从中低端向高端突破,推动整个社会实现变革,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巨大挑战。
  国家级新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吹响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号角,发出中国实现战略转型的宣言。6月,南京江北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江北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交汇节点,是面向内陆腹地辐射的重要支撑,同时是国家撬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战略要地。
  在南京设立江北新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个是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要依托南京的资源优势,提升制造业水平,给世界提供功能更完善、质量更好的产品;另一个是要解决目前中国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江北新区将作为发展样板和示范区,为区域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江北新区一成立,就承载着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牵连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梦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去履行。
  南京江北新区应势而生,更要顺势而为。千年变局之时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六朝古都,+朝都会,说的也是江南。自古及今,长江奔腾不息,是护卫南京的屏障,也阻断了江南江北的均衡发展。
  春秋时期,楚国设立棠邑,治所即在今天的江北地区,南京的城市历史从这里发轫。“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但城市发展的文明之光鲜有照耀江北。
  明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江北营建浦口城,“扼抗南北,钳制江淮”。江北的地位由此提高,但依旧作为南京城市发展的附属存在。
  近代以来,津浦铁路、沪宁铁路先后通车,江北成为交通枢纽。有“远东第一大厂”美誉的永利钮厂坐落于此,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江北由此获得长足进步,但也没有成为中心城区。
  千年文明积淀,江北只在边缘生长。历史疏忽了江北,留下大片等待开垦的城市洼地。
  江北新区成立之前,浦口仅作为南京的三大副城之一。2012年始有“江北新区”的概念,201 5年新区建立,2018年南京双主城战略出炉,江北新区上升为城市新主城,城市定位首次与江南并驾齐驱,成为未来南京发展的新高地。
  江北新区对南京城市发展的意义重大。从此,南京从秦淮河时代进入长江时代,未来十年,江北新区将再造一座南京城。
  顺应南京城市发展需求,江北新区实现了涅檗重生。江北奇迹之城
  “400/0的城市面积,20%的人口,15%的GDP。”
  新区成立之前,江北能否承担区域重大功能,否定的声音不绝于耳。
  历史上,南京江南江北发展不平衡,江北的城市基础极为薄弱。很多人对江北的印象是落后的农村,农田、荒地连片。此外,化工、钢铁等重工业集聚,自然生态环境堪忧。不城不乡,城乡结合部,是彼时对江北的客观描述,很难与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未来城市相匹配。
  另一方面是江北新区擘画的美好蓝图:高端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第一驱动;城市功能高度完善,城市服务大幅度优化,形成绿色、智慧、人文、宜居的新区;产城融合,现代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形成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合作,逐渐成为对接国内外的综合性开放平台。
  从相对落后的区域到未来创新之城,江北的梦想激发了开拓者们背水向前的决心。
  江北新区获批之时,就提出十年发展目标:力争把江北新区占全市GDP总量提升到25%以上,人口从目前的l70万提升到260万,城市化率从60%提升到80%以上。
  新区成立四年后,201 9年底,江北新区人口数据已达254万,基本达到目标。人口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新区近五年来的疾速成长。
  此外,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南京全市5%的目标,也已经兑现。实实在在的成就,充分证明了新区已成功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
  江北新区发展奇迹的背后,是建设者们强烈的责任、担当与坚守。他们执着创新,向着梦想一步步推进,将新区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
  承担国家和时代使命,江北新区追梦,践梦。没有梦想,什么都不会发生。为什么是江北
  南京是古城,底蕴丰厚,关于它的研究不可胜数。它的历史,它与中国历史的演变尤为迷人,后来江南成为富庶之地,中原文明南迁,就有了“下江南”的说法。人多认同之,美化之。久而久之,下江南已经作为一种共识,一种意象,延续至Ao
  长江大河,一路收纳支流河川。历史漫长,江南却始终为中心。历史发展有多种维度,至于江南,第一个维度就是长江北岸。棠邑是桥头堡
  从春秋战国到汉末,一千年中,长江以北是淮河流域,然后就是中原。先秦中国,文明的脉络从西到东,再到北。那时候南京地区有建棠邑,在今长江以北六合滁河下游一带。历史不会无缘无故做出选择,因为此处有铜矿,可冶炼兵器。棠邑有城堡,伍子胥兄长伍尚为大夫。
  乱世之中,棠邑多次易手,吴、楚、越,反复抢占,可见其作用之关键。有历史学者说,中国经济中心从北向南,棠邑是桥头堡。其后南京的历史,逐渐丰富,中国的历史真正跨过长江,连接南北。夭堑本是阻碍,越过了,就意味着历史开拓了新的维度。
  《说文》讲:“城,以盛民也。”越过长江,南京主城区域出现了城市,文明开始兴盛。三国时期,长江以南地区生产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均远远超过中原地区。
  经济如此,文化亦如此。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南下,宗教繁盛,自不必提。达摩祖师因佛法不同,一苇渡江北上,今江北新区还有达摩祖师的道场、渡口遗址,从传说中可循历史轨迹。江南在加速发展,传说亦是文化、经济繁荣的体现。
  历史不同,视野不同。许倬云先生写《万古江河》,称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中国的中国”,概括精妙。江南(南京)的维度在中国,江北地区亦然,只因天堑,发展轨迹明显落后于江南,这不是忽略,是历史使然。失衡的历史
  魏晋之后,有隋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步入衰退,南方的社会经济却得到长足的发展,江南的田赋已达全国田赋总数的九成。经济学家冀朝鼎说,这个时期的长江下游流域地区已经获得了基本经济区的地位,开启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的先声。在此过程中,长江流域逐渐找到中心地位,成为中华帝国的经济核心区域。
  隋唐中国,是东亚的中国。六朝时南京所造的船,溯江泛海,商贸之外,也用在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上。宋元明清,海外贸易渐盛,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南京。郑和下西洋,策划、启锚、造船也在南京。朝贡体系下,中国即为东方,而南京是中国的起点。
  17、18世纪,欧洲有“中国热”。法国凡尔赛特里亚农宫,也叫瓷宫,模仿的就是南京报恩寺,可见明王朝的影响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使命
先有梦想,否则什么都不会发生
为什么是江北
一个新区的中国样板

第二章 探索
在摸索中前行
对未来城市的理解
无限热爱这片土地

第三章 变革
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先行区的探索

第四章 视野
未来共享的理念
沿着进化的方向
多元统一和谐
智慧科技城市

第五章 创想
从台积电开始
创新道路和梦想
新区的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智慧
城市的智慧实现
通达四海
持续发展的健康态

第七章 对话
既古老,又年轻
关于未来的发声
世界的江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