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缘心语》:
我眷恋的故乡上周岙
去年年底的一次“偶遇”,令我心潮澎湃,莫名感动!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这种情感之中。
我的大伯、二伯少小离家老大回,全家去我曾祖母的故乡寻亲,遇到了曾祖母的侄孙(我的表伯父),喜闻他们一家三代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也许这是上天冥冥之中的注定和安排,要让我接续先辈的传承,而且可能留下了珍贵的“家传中医秘笈”。我心里真的好期待啊!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曾祖母的故乡——宁波北仑区上周岙村寻亲探秘了。
上周岙是一个靠海的古老村落,东临象山港,南接鄞城,西连东南佛国天童寺,北延大海线。那里青山绿水,远离城市的喧嚣,幽静整洁,古韵犹存。我们从宁波出发,沿途山路弯弯,风景秀丽。由于是初次前往,路上颇费周折,经过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一下车,我就被眼前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有燕三先生的诗为证:“锦溪孝水隔盘溪,源出盘山曲折西;恍入桃源村里在,周氏避泰此中楱。”抬头看,天朗气清,蓝天上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来。眼前一汪清泉映入眼帘,阳光洒在湖面上,泛着粼粼波光,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群山环抱,薄雾缭绕,山野间开满了杜鹃花,其中还点缀着一些不知名的黄色、白色、紫色的野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清风徐来,枝叶轻摇,仿佛正在盛情欢迎我这位远方归来的游子。
村口小路边石桥下,小溪哗啦啦地流淌,几棵参天大树映入眼帘。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缓缓向我走来,定睛一看,正是我素未谋面的表伯父——我要找的那位亲人!难道是心有灵犀吗?好熟悉的身影,跟照片上一模一样,我一眼就认出了他。老人七十八岁了,胡须花白,目光炯炯,精神矍铄,身板非常硬朗,走起路来很轻快。也许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我这个亲戚,老人将信将疑地把我这位不速之客带到了祖屋。
这是一幢清代的两层楼民居,一想到这里曾经住着我的曾祖母,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转而又有些伤感。虽然祖屋历经风雨、年久失修,但是门窗上雕刻着的精美戏曲人物故事、山水花卉景物,古朴典雅,令人惊艳。古老陈旧之中依然显现着书香门第的大气典雅和文化底蕴。
对于我这个“天上掉下来”的云妹妹,大家的确有点不知所措,但经过我的详细介绍,尤其是提起我祖父的名讳时,他们终于弄明白了,我是上海表伯父的孙女,现在孙女来找上周岙的表伯父了。这个关系听起来还真有点绕!大伙儿热情地招呼我,请我吃自制的宁波艾青团,还准备了一大桌农家菜招待我。特别是那道葱酒红烧荷包蛋,我尝了一口,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和曾祖母煮的一模一样。
饭后老人说要陪我去村里走走。于是我们出了门,往山上走去。这个小村落依然保留着很多老房子,都由原石堆砌而成,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特别有沧桑感。走在竹林小径,两边成片的毛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表伯父饶有兴致地给我讲那些陈年往事。想当年,我的曾祖父英年早逝,留下曾祖母一个人,照顾我爷爷一大家子人。当她的弟弟在他乡病故,她像一个男子汉挺身而出,冒着酷暑,星夜兼程,亲自护送弟弟的灵柩回到上周岙。那时得步行翻过小白岭,一双小脚行程近百里,其艰辛、悲痛难以诉说,之后又一直悉心照顾弟弟的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我表伯父的父亲)。老人讲到伤心处,有点哽咽,还用手轻轻地擦拭眼睛。作为对周家有担当的女人,她自然受到敬重和礼遇。之后每次回娘家,因为山路崎岖难行,家人怕她辛苦,族中子弟会让她坐上竹制的坐轿(一种大型的元宝篮,固定在两根抬杆上),由四人抬着她回家,那是竹编的“敞篷车”,在当时可算是一种奢侈呢。
沿着小径拾级而上,两旁涓涓的溪水欢快地流淌,每间隔三五里路,就有个竹制的凉亭供行人歇脚。表伯父说,以前的台阶,由于走的人多了,慢慢都风化破损了,现在都是新造的,从这里到鄞县咸祥镇要走三十多里路。走在台阶上,眼前仿佛出现了曾祖母的背影,迈着蹒跚而坚毅的步伐,从上周岙走到了咸祥夫家,又从成祥夫家走入了宁波市,走进了大上海。
他说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回忆起以前年轻时到上海,他的表伯父(我祖父)问他“吃水潭”还在吗?当他用浓重的乡音说出“吃水潭”这三个字时,我觉得特别的动听和有趣,但就是不明其意。正说着我们就到了吃水潭边的吃水潭亭,看了亭上的字,我终于明白了,这以前一定是行人歇息饮水的地方。在亭子一侧的石头上有溪水缓缓滴下,老人找了一片毛竹叶沿着石头插在树枝下,此刻一股清泉从竹叶上汩汨流下……我连忙掬起双手盛满水喝了一大口,十分清甜爽口,只可惜没带瓶子。我赶紧喝了好几口,老人看着我喝水的模样,得意地笑着对我说:“这可是正宗的‘农夫山泉’噢!”
站在山岗上极目远眺,只见四周青山簇拥,九条山脉仿佛九条青龙,汇集村中九龙潭,犹如九龙戏珠。而九龙潭就像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为上周岙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正如古诗云:“回头遥看万重山,多少游踪在此间。漫步寻幽观不尽,白云泉石共悠闲。”
每当夏天的夜晚,萤火点点,蝉儿欢唱,归鸟鸣啭,别有一番山野情趣。老人说这里素有“上周岙蚊虫叮竹脑”之称,就是村中的蚊子,只叮竹脑不叮人,是避暑的最好去处。于是我决定,过些日子再来这里小住。深度体验一下上周岙浓郁的风土人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