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学者、权威文物鉴定专家、《西藏的寺庙和佛像》作者金申20余年研究中朝佛教艺术的倾心之作;
◇涵盖金铜佛像、石刻造像、寺庙建筑、绘画诸领域,解读佛教艺术中体现的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艺术交流
◇200余幅高清彩色图片,行文通俗易懂,是一部研究中朝佛教艺术交流的专门著作
本书考察了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历史及遗存,勾画了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艺术交流的轮廓,探讨了古代朝鲜半岛各个时期的佛教造像、绘画、寺庙建筑遗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此书力图雅俗共赏,并注意学术的严谨性,是一部研究中朝佛教艺术交流的专门著作,同时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行文活泼,也可以作为佛教艺术大众读者的参考读物。
后 记
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及日本在文化交流上是非常密切的。这方面,随便翻翻史料,可以说数不胜数。我在日本搞佛教艺术研究的几年中才注意到日本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要比中国学者深入得多。
亚洲古代文化的交流,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佛教。佛教又称像教,也就是说,它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以汉文佛经和图像为载体来进行传播的。遗留至今的朝鲜半岛及日本的佛像、壁画、雕刻和各种佛经文书等,数量非常庞大,很多是古代高僧们来中国留学带回本国的。
在日本研究佛教艺术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关注和收集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佛教艺术交流的资料和图片。
当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王镛先生计划出一套介绍世界各国美术史的小丛书,我也将多年搜集的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佛教艺术交流的资料加以梳理,写成了一本小书。后来,这套小丛书的出版计划迟迟没有进展,于是想自己做一个单行本出版,但一时想不起合适的出版社。趁着编辑我的佛教艺术论文集的时候,索性把这一部书稿也一并编入了《佛教美术丛考》论文集。论文集出版以后,市场反应良好,又重印了一部分。内中关于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艺术交流的内容,不时仍见有学人在引用。由于是在论文集里,毕竟使用不便,而且图片都是黑白的,尺幅又较小。这些图片绝大多数都是在日本收集的,清晰度还可以。因此,我想把它重新整理一次,做成单行本,以便学人参考使用。
承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董良敏先生不弃,予以首肯,很快将其列入出版计划。他在文字校勘和图片排版上极为认真负责,发现几处明显错误和细节不妥之处,使之图文并茂、文质兼美。
由于这本小册子是20多年前写的,现在我的研究范围和关注点已经转移,付梓前我又细看了一遍,没有大的硬伤,也就只能这样了。好在现在的开本适合,且图版都改成彩色的,效果比原来更好,使用起来也更便捷。这本小书也可以说是引玉之砖,有些思路和史料完全可以再展开,就算个关键词,给其他学者们做个提示而已。恳请各位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金 申
甲辰年岁杪于京华
目录
第一章 佛教初传朝鲜半岛
第一节 高句丽佛教的传播 / 003
第二节 百济的佛教初传及造像史料 / 007
一、百济的对外佛教交流 / 009
二、百济的造像史料 / 010
第三节 新罗的佛教始兴及造像史料 / 012
第二章 三国时代佛教艺术中的中朝文化交流
第一节 高句丽和渤海的佛教艺术 / 017
一、地宫里的佛教信息 / 018
二、高句丽的铜佛像 / 036
三、朝鲜半岛与渤海的佛像 / 054
第二节 百济的佛教艺术 / 061
一、瑞山摩崖造像 / 061
二、泰安三尊佛造像 / 066
三、百济摩崖造像的渊源 / 068
第三节 古新罗的佛教艺术 / 075
一、军威石窟佛三尊像 / 075
二、圆雕石倚坐佛像 / 079
三、单尊铜造像 / 084
四、半跏思惟菩萨像 / 090
第三章 统一新罗时代的中朝文化交流和佛教艺术
第一节 庆州佛国寺与石窟庵 / 108
一、主尊大佛 / 111
二、十大弟子像 / 115
三、十一面观音像 / 121
四、八部护法像 / 128
五、金刚力士 / 132
六、梵天、帝释 / 135
七、中国石窟造像与朝鲜僧人的关系 / 137
第二节 柏栗山掘佛寺与柏栗寺中国匠人传说 / 139
第三节 南山的其他佛教遗迹 / 143
第四节 统一新罗时代的金铜佛像 / 148
一、庆州九黄里的金制佛像 / 148
二、统一新罗时代的三大金铜佛 / 153
三、雁鸭池出土的金铜佛三尊像 / 159
第五节 佛教建筑 / 165
一、弥勒寺塔 / 167
二、皇龙寺 / 169
三、芬皇寺塔 / 172
第六节 与佛教有关的器物 / 176
一、四天王寺天王像砖 / 176
二、感恩寺金铜四天王舍利函 / 179
三、松广寺佛龛像 / 184
四、圣德大王神钟 / 188
第四章 高丽时代的佛教艺术
一、铁佛造像 / 195
二、法住寺摩崖佛倚坐像 / 198
三、金铜佛像 / 200
四、佛画 / 202
第五章 李朝的佛教艺术
一、佛画 / 213
二、佛像 / 221
附录:发现于我国博物馆的古代朝鲜佛像 / 225
后 记 / 231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