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主要专有名词的符号和下标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螺杆泵的分类1
第二节螺杆泵的工作原理2
第三节螺杆泵的特点和应用范围4
第四节螺杆泵螺杆螺旋齿形常用的型线方程式6
第五节螺杆螺旋的共轭齿形19
第六节螺杆螺旋型面的啮合线24
第二章单螺杆泵28
第一节单螺杆泵的应用特点28
第二节单螺杆泵的啮合副型线31
第三节密封性分析及其溢流特性38
第四节单螺杆泵的基本结构42
第五节转子直径D、转子偏心e和定子导程T的关系52
第六节转子与定子的最大滑动速度52
第七节轴向压力和径向压力的计算55
第八节单螺杆泵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57
第九节单螺杆泵使用须知63
第三章三螺杆泵67
第一节三螺杆泵的工作特点67
第二节构成螺杆螺旋形成齿轮的要求71
第三节理论形成齿轮的几何要素73
第四节用径向直线修正从动螺杆螺旋形成齿轮的理论齿形76
第五节用圆弧修正从动螺杆螺旋形成齿轮的理论齿形82
第六节三螺杆泵的结构85
第七节四类密封性分析92
第八节理论流量计算100
第九节螺杆螺旋齿形中心角2τ的影响109
第十节螺杆轴向压力和径向压力的计算和平衡117
第十一节三螺杆泵的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126
第十二节三螺杆泵的衍生产品——摆线啮合四螺杆泵135
第十三节螺杆螺旋加工简介138
第十四节三螺杆泵使用须知143
第四章双螺杆泵147
第一节概述147
第二节Ω形双螺杆泵149
第三节Ω形双螺杆泵的衍生产品——非对称型双螺杆泵161
第四节“方牙形”双螺杆泵164
第五节A型双螺杆泵171
第六节B型双螺杆泵183
第七节C型双螺杆泵195
第八节三螺杆泵的衍生产品——摆线啮合双螺杆泵199
第九节双螺杆泵使用须知204
第五章五螺杆泵206
第一节D型五螺杆泵206
第二节D型五螺杆泵齿形曲线改进的探讨214
第三节D型五螺杆泵的特点217
第四节D型五螺杆泵的使用须知220
第六章附件221
第一节安全阀221
第二节过滤器227
附录231
附录A橡胶的物理特性231
附录B橡胶的耐介质性232
参考文献235
主要专有名词的符号和下标主要专有名词的符号和下标
A——面积
A′——安全阀阀缝隙截面积
Af——安全阀阀座孔面积
C——螺杆间中心距
d(r)——齿根圆直径(半径)
dj(rj)——节圆直径(半径)
D(R)——齿顶圆直径(半径)
e——单螺杆泵转子偏心距
g——螺杆质量
h′——螺旋齿顶高度
h′x——螺旋斜棱起始点高度
H——齿顶高度系数,H=h′rj
Hs——斜棱起始点高度系数Hs=h′xrj
k——螺旋相对导程,k=Tdj
K——螺杆根数
l——工作长度
M——力矩
Ml——理论力矩
n——转速
[NPSH]——许用汽蚀余量
NPSHr——必需汽蚀余量
p——全压力
pd——排出压力
pf——轴封腔内压力
pg——安全阀关闭压力
pk——安全阀开启压力
pp——平均压力
pQ——安全阀全回流压力
pq——切向压力
pr——径向压力
ps——吸入压力
pT——安全阀弹簧压力
pz——轴向压力
p′z——螺旋槽轴向压力
P0——零压点工况实测输入功率
ΔP0——零压点工况机械损失功率
Pl——理论功率
Pr——输入功率(轴功率)
Pu——输出功率
q——泵内泄漏量
Q——实际流量(体积)
Q1——理论流量(体积)
QZ——实际流量(质量)
r′——修正圆半径
r0——渐开线基圆半径
s——螺杆副螺旋的最大横向尺寸
T(t)——螺旋导程(螺距)
v——单螺杆泵滑动速度
vz——轴向流速(轴向速度)
X——密封腔数
Z——螺旋头数(形成齿轮齿数)
z——轴向移动的位移
α——渐开线啮合角
γ——介质重度
2τ——齿顶圆或齿根圆中心角
η——总效率
ηm——机械效率
ηv——容积效率
θ——齿形极角(型线中心角)
λ——螺旋角
ν——介质粘度
ρ——介质密度
φ——渐开线基圆展开角
Φ——齿形转角
Ω——合成角速度主要下标
0——零压力工况
1——主动螺杆
2——从动螺杆
e——额定工况
i——实际工况或任意点
l——理论
r——径向
z——轴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