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兵道窥文明,以古法启今智】
《司马法》被誉为“兵家之源”,是先秦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以仁为本、以战止战”的核心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战争观与治国智慧。本书由军事思想研究专家葛琳教授倾力注译,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这部千年兵典,填补了《司马法》系统性研究的空白。
三大核心亮点:
经典与创新融合:逐篇解析《司马法》五卷原文,结合甲骨文、金文及传世文献,还原周代军事制度与战争伦理。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九伐之法”到“治军七政”,提炼先秦战略智慧,为现代企业管理、危机决策提供跨界启示。
史料翔实,视角独到:附录《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全译,揭秘“军礼”与“诡道”的博弈,再现春秋兵学转型的壮阔图景。
读后收获:
理解先秦军事哲学:从“以仁为本”的战争伦理,到“避实击虚”的实战策略,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兵学思想演变脉络。
解析“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的治军逻辑,读懂礼法并重的传统治理智慧。
收获战略思维工具箱:“五虑备战”(顺天时、阜财力、悦民心、占地利、精兵器)——现代组织资源管理的古典范本。
“视敌而举,因敌制胜”的权变哲学,赋能商业竞争与危机应对。
透视军礼文化的深层密码:揭秘“成列而鼓”“不擒二毛”的春秋军礼,理解“义战”理想如何塑造华夏文明精神内核。
从宋襄公“迂腐”败局,看从“礼战”到“诡道”的千年战术革命。
品鉴经典案例的当代价值:司马穰苴“斩庄贾立威”的统御艺术,直击团队执行力提升的底层逻辑。
“宽严相济”“刑德并举”的治军法则,为领导力修炼提供历史镜鉴。
《司马法精要新解》为《中国历代兵书精要新解》丛书的重要分册,本书采用注释、翻译加解读的方式,对《司马法》原文逐句翻译,对重要词汇进行注释,并且结合古今著名战例、军事实践活动进行深度解读,从当今国际竞争、政治、经济及生活哲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综合拓展分析,让读者对《司马法》有全面的认识、理解并能产生深入思考。
《中国历代兵书精要新解》丛书,共计14本,依次为《中国历代兵书精要通览》《孙子兵法精要新解》《吴子精要新解》《司马法精要新解》《孙膑兵法精要新解》《尉缭子精要新解》《鬼谷子精要新解》《六韬精要新解》《三略精要新解》《将苑精要新解》《唐李问对精要新解》《纪效新书精要新解》《三十六计精要新解》《曾胡治兵语录精要新解》
未完待续,值得期待……
前言
(一)《司马法》的成书
(二)《司马法》的作者
(三)《司马法》的主要兵学思想
(四)《司马法》目前的版本情况
一、《仁本第一》逻辑思路及经典谋略
[篇题解析]
[正文注释]
[译文]
[新解](一)以仁为本,以战止战
(二)慎战备战,双重并重
(三)以礼为固,以仁为胜
(四)圣德之治,贤王之法
(五)王驭诸侯,九伐之法
二、《天子之义第二》逻辑思路及经典谋略
[篇题解析]
[正文注释]
[译文]
[新解](一)教而后战,行兵有章
(二)国容有礼,军容有法
(三)赏罚有度,治军之则
(四)兵利其器,不杂不利
(五)三代誓师,车旗章制
(六)宽严相济,把握适度
(七)以舒为主,古方阵法
三、《定爵第三》逻辑思路及经典谋略
[篇题解析]
[正文注释]
[译文]
[新解](一)“五虑” 为则,积极备战
(二)发展武器,“右兵” 思想
(三)明法审令,以治为胜
(四)重视谋略,掌控主动
(五)仁而有信,为将之道
(六)视敌而举,因敌制胜
(七)实战为准,严以施训
四、《严位第四》逻辑思路及经典谋略
[篇题解析]
[正文注释]
[译文]
[新解](一)“相为轻重”,用兵思想
(二)避实击虚,巧造战机
(三)先秦军阵,形式规则
(四)将帅武德,指挥艺术
(五)大善用本,谋略制胜
(六)刑德并举,治气治军
五、《用众第五》逻辑思路及经典谋略
[篇题解析]
[正文注释]
[译文]
[新解](一)掌握兵力,众寡之用
(二)待敌观变,后发制人
(三)示形动敌,有效打击
(四)行军宿营,有效择地
(五)行动休息,把握节奏
(六)稳固军心,提高战力
附录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译文]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