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夜会四时堂
0.00     定价 ¥ 49.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49054
  • 作      者:
    小野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重温忘不掉的味道,解锁放不下的心结,文字版“深夜食堂”+现实版“解忧杂货店”,写给所有在前行中感到茫然无措、看不到未来方向的人。
2.谦和法师,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天使投资人、专栏作家麻宁,中国传统插花研修者吴永刚及编辑赵耀倾情推荐!
3.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或许就有你的影子,愿你在故事中得养分,答好人生的每一道难题。
4.全书四色印刷,精美双封呈现,内有鼓浪屿“四时堂”精美手绘插画。
5.除了随书附赠独jia信封和精美明信片,我们还特别准备了10封由“四时堂”店主小野老师亲手书写的信件,随机发放。拆书有喜,希望你会是那个有缘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小野,自由设计创作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2014年跟随大学生创业热潮,只身在厦门鼓浪屿开了一家晚上六点才营业的深夜食堂,两本厚厚的留言薄,记录下了天南海北的食客在这个小岛上的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鼓浪屿深夜食堂店主的视角出发,以美食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个食客的感人故事。这里每天6点营业,午夜12点准时关门,暖黄的灯光,阵阵烟火味道,简单美味的家常菜,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间小馆里相遇,有在平安夜期待恋人到来的学妹,有用拼音代替字写故事的九岁女孩,还有在鼓浪屿相识相知终在食堂求婚的广州夫妇。作者用简短而朴实的文字,真实的对话,细微的小情节,再现了这个“食堂剧场”里发生的点滴故事。
人与人的相遇是缘分,大家带着各自的烦恼与忧愁,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或温暖、或伤感、或无奈的人间剧目,并在美食的慰藉及与店主的信件交流中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或许就有你的影子,愿你在故事中得养分,答好人生的每一道难题。
展开
精彩书评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香。
鼓浪屿的风儿,又吹来了梅雨时节。
我轻轻地忆起昔日那些人们的音容笑貌,提笔,拖延了很久的随笔文,关于小野、阿祖和我,三人的小关联,在一个阴天,我坐在屋里缓慢写来。早晨落了倾盆大雨,我是被雨声叫醒的,匆忙起身,收了阳台晾晒的衣服、床单,看时间还早,又继续睡过去。整天轻微的头疼使我无法集中精神作画,只好停了画笔,一边歇着,一边打字,零零碎碎不成篇章,更像是跟自己的对话,吐露几句心声,又或者,写一个久远的故事。
我和小野认识,是在二零一五年二月,或是三月,也可能是四月,时间我已记不得了。见面地方是鼓新路一栋老房子,他当时经营的食堂里。机缘之下,我参与了那次的“创业分享会”,在场认识的人里,只有小野后来成了唯1的好友,其他人于我皆为浮云过客。
如今说起来,我仿佛还能闻到进屋时掀开门帘就散飘着的檀香味。那时还是春天,花草繁茂的季节,海风拂起的波纹也是轻柔的。后来因为卖灯、卖画的一些事,小野转账给我,我退了回去。他就约我喝茶,我邀他到 “小屿宙”来。那是第二次见到小野,午后时光无比美妙,斜阳照进来,音乐绕梁回旋。我们二人面容宁静地喝茶、聊天,坦诚相待,像是久别重逢的故友。此时我对小野的印象已经多了亲近。我感受得到,他勇敢坚定,无所畏惧,在谈话中不掩饰自己的过往,很多事情直言相告。我对他也是如此。接着,我去烧水换茶的过程里,他在我的茶盘底下塞了几百块,走后才说“就当供养我的”。我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阿祖买灯的那笔钱。小野在故事里提及的 Y 和 Z,写的就是我和阿祖。
自那之后,我就常常去找小野蹭茶。有时候他问我,饿吗?我若有所思地点头,他就去厨房给我弄些吃的,饱后大家又继续聊起来。
时间仿佛很淡,我们总能聊到深更半夜,说得玄妙一点,就像两个自己在互相唠叨,即是小野说的,“我觉得你是另一个我”。
不久后的某一天,我在食堂喝茶,见到了阿祖本人。他很亲切,皮肤有些泛黑,硬朗偏瘦,为人直爽,面貌里透着重情重义的气息。因为初识,言语里总还是有些客气和谨慎。后来有一回,阿祖和伙伴们去海湾公园喝酒,约了我一道去。大家一片欢声笑语,在那之后,似乎就再没有他的消息了,刚开始还能看到他偶尔在朋友圈“冒泡”,渐渐地,他好像人间蒸发了似的。
前不久,我路过海湾公园,就去逛逛,那儿的酒吧全部都拆了,显得清冷安静,有些破败。当下我发了信息给阿祖,万万没想到,他回复了我。彼此的问候、打探、感慨,我才知道那年他回老家去养病,就没有再来厦门。我们这次的联络,已然隔了三年。尽管交情尚浅,可我听他说着“身体不好,在家休养”的那一刻,我自己心里也为之一颤,久久不能平息。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在二零一六年的七月,食堂交由一哥和阿凡打理,小野只身进京,在谦和法师的大清贡梨园那儿学习绘画、抄写经书、听闻佛法、参悟人生。一切的生活际遇,给他以考验和磨难,也给他以智慧和喜悦。
我不喜欢大谈“梦想”,也不屑于表面的“修行”,我更心羡于清淡和平凡的日常。如我所述,小野在他认定的事里,总能一心一意地做到尽善尽美。今年他回到长沙老家,改造了自己的屋子,又继续进行着他的事业。我隔屏观望,欣悦同往,盼着有朝一日再聚首捧杯,以茶代酒,述说想念。
我写不下去了,正要搁止,夜在深处,音乐起伏如诗,恰播到爱的那首《海上花》。
“仿佛像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是我的一生。”
在文章的末端,我想到那时候小野在“故事会”里写道:“你们现在也认识了,有机会我们一起喝茶吧。”现在看到这句话,我愣了许久。
时光此时静止了。
我也等待多时了。

都茵 写于二零一八年六月末
展开
精彩书摘
鼓浪屿一哥
必须提防你身边这些写东西的,他们越写东西越不是东西,随时把你这点儿破事儿抖落出来。
——大仙《实名制写作》

一哥,是我给他取的外号;一姐,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鼓浪屿画家Y小姐。彼此相识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称呼。“做鱼疗吃饭找一哥,订酒店喝茶找一姐。”一次聊天,我说了这句玩笑话。不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哥一姐在鼓浪屿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大概是在四月底,一姐第1次带一哥来深夜食堂吃饭,不过那天没有吃成,因为客人实在太多,在外面排队的都要等上半个多小时。在此期间,一哥进来厨房想帮忙,被我婉拒。他剪着圆寸头,穿着宽大的棉麻衣裤,手里揣着一串深色的星月念珠。我心想,有点意思。后来我问一姐,带来的朋友是岛上的么?一姐说是岛上开旅馆的,想来我这看看。
大概过了一周,一哥一个人来了。在下午 5 点开业前,我招待他坐下,上茶,我就去厨房准备晚饭了。我炒了份花蛤,一盘青菜,两个人一起吃了。他约我第二天去他那吃饭,我问在哪,他说在他上班的旅馆。
第二天上午,我睡到 11 点,起床收拾后,去菜场买了点青菜就往一哥的旅馆去了。鼓浪屿我是很熟悉的,不过那天他还是出来接了我。在鸡山路绕了两个巷子,就到了他工作的旅馆。还未进门,我就闻到了檀香味。虽然天气炎热,不过旅馆中庭通风,倒也不感到热。
哥招待我在小圆桌边坐下,给我泡功夫茶。他给我备了一只白色斗笠茶碗,里面白描着一朵荷花,看着很是让人喜欢。他泡了普洱茶,香气浓郁。我们喝了两泡后,他说:“你先坐。饭熟了,我上去炒菜。”说完,他就一步三台阶地上了楼。
不一会儿,他下来把一张折叠桌打开、布置好,陆续端了菜下来。三个菜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碗蒸鱼。我平日很少吃鱼,因为我不会做,尽管是在海边生活。就着红红的蒸鱼,我足足吃了两大碗饭。他吃完,抽了根烟,看起来也很满足。
隔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刚睡醒,就看到他发来的短信“中午过来吃饭”,惊喜得我马上起了床。我换了一套白色棉麻衣服,蹬着木屐,去菜场买了点菜。那天一姐也在,她带了几个金兰馅饼来。一姐坐在他的位置,熟练地烧水泡茶。他去楼上做饭,我坐着等茶喝。水烧开了滚滚作响,还有厨房里铁铲锅的声音,听起来也是挺美好的。
后来,他在楼上叫一姐出去帮他买包烟回来,一姐就出门了。
等她回来后,我和一姐支开桌子,准备好碗筷,便上了楼去厨房一探究竟。厨房是二楼上天台楼梯下隔出来的空间,不过两平方米。一哥笑着招呼我过去看他做鱼。他做菜还是很有范儿的。那天吃完饭,他抽着烟,叫一姐唱一段。一姐清清嗓子,唱着心经。我还在吃菜,他们故意把鱼留给我吃,说是多吃变聪明。阳光从中庭的玻璃顶打下来,他们俩似发光一般。我听着经,吃着鱼,这画面我现在还记得。
一姐家我之前去过一次,我们后来约了去一姐家做饭吃,我便有幸再去了她那儿。那天一哥做饭,围着花裙,我赶紧拍照留念。饭后,一姐洗碗、收拾厨房,他躺在木地板上,听着歌,逍遥自在。我到处瞅,看看墙上有没有新作品。后来看到一幅字,我便问。他们说是之前有位师父来这吃素,写了送给一姐的。说完,他便提议要我也抄写一副心经留下。
说写便写,一哥在一旁研墨,一姐帮我裁纸。待我开写时,他们就坐回地板上喝茶去了。临落款时,我问作于何处?他们思考很久,一时也不知取什么名字。一姐说,我皈依的法名叫如验,不如留“如验居”吧。
吃过几次饭,我和他们也熟悉了,经常一起喝茶聊天。我那时候刚开始接触茶,很喜欢他们泡的茶,一姐泡的红茶好喝,一哥泡的普洱好喝,而我,泡的都是苦涩味……所以,一般他俩来我这,都是他们泡茶,我坐旁边喝。一般喝完茶,一哥就会催我写字,今天要我抄《金刚经》,明天要我写《心经》。
我开始每次都会写点东西送他,不过对于《金刚经》,我一直没答应,因为字数太多。
每天在厨房做饭几个小时,憋了湿气,导致六月的时候我一病就是三天,反复高烧。我只能艰难地走到一哥那去,让他刮痧。在天台上,他叫我趴在椅子背边,在我背上轻轻扯了两下,我已痛到“鬼”叫。他说我湿气太重,刮出的颜色都是暗红。虽然无奈,但还是继续让他刮。他每刮一下,我就反弹一下,我也控制不住。后,他给我拔罐,拿了一套拔罐的工具,在我身上“拔”了十几个红圈。
不过,病好得很快,我又重新开始营业,重新在食堂“赶客人”。
五月的一天,我突发奇想,想着要是能筛选客人就好了,不过也不是简单的预约,我只想接待一些有意思的客人,大家围坐一起,吃饭聊天,喝茶交流。我想着,一天要是只营业四小时该多好!想着想着,“四时”这个词就出来了。于是,我上网查“四时”,就出现了一句“君子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我赶紧取毛笔写了“四时”二字,并摘录这段话发了朋友圈。
第二天,我去一哥那喝茶,刚坐下,他便提到“四时”,说有意思。我把初步想法告诉了他:四时堂提供私人饭局,需要提前预订。因为我心里惦记着一哥做的小黄鱼,所以邀请他作“四时”的厨师,他欣然答应。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开始了构思关于四时堂的计划。再后来的两个月,一哥因为个人原因,退出了那家旅馆,搬出了鼓浪屿,在郊区找了个地方准备做香厂。那段时间,我们慢慢准备着四时堂的装修事宜,我主要构思框架、选择器物、写文案。一哥呢?刷墙、搬门板重物、刷漆等……他两头忙,一边顾着香厂的设备进场,一边在我这装修,有时候我们互相调侃,说“七月半来了,鬼真多”。
我不太喜欢问人的过去,觉得不太礼貌。不过后来也大概知道了一些一哥的情况。他是福建人,来厦门大概十年了,之前在市区开过佛具店,后来到鼓浪屿与人合伙开了旅馆。他做海鲜是一绝,特别是鱼,不过很少有朋友能吃到他做的饭菜。他经常参加寺庙的放生活动,有时候一整个月都食素。不过他烟瘾很大,据说《佛经》里也没有提到不能抽烟。
装修四时堂的时候,我还出去旅行了两次,觉得出去走走很有必要。可是,我一出去旅行,食堂就要关门一个星期。因此,我还收到好几条差评,大概意思是客人专门找来,结果休业一周,非常不满。
有一次和一哥喝茶,我突然想到“食堂老板体验”的点子,一边想,一边告诉他。当时我非常激动、兴奋,因为这样既可以让客人体验一下当老板的感受,食堂也可以持续经营下去,我又可以偶尔出去短途旅行。一哥听完我说的,觉得我就是个“疯子”,还在留言本上写“老板是一个奇葩”。不过他很感兴趣,说要第1个体验,我当时就答应了他。
后来,四时堂顺利开业,一哥大展身手,热闹非凡。吃饭前客人们要我先讲一段话,我还记得我当时说:“我要感谢一哥一姐,让我认识到很多人,学习到闽南文化,我想把我们平时的生活状态传达、分享出来,这就是四时。”在讲完的那一刻,我觉得很放松,心想未来一年我都不想再有大动作,安心过日子就好了。
当然,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我经常白天在四时堂写字画画,晚上在深夜食堂营业。画着画着,我发现自己的国画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是技巧方面的问题。“我要拜师学画!”这个想法一出现,我便当即告诉了我大学时结缘的师父。师父说,很好啊,拜师是好事。在征得师父的认可后,我当晚就决定要北上学画。
知道我近况的第1人往往是一哥,我一有事保准找他。“我月底去北京学画,食堂老板体验就从下个月开始,你准备下。”这算是通知他了,他似乎也习惯了我一惊一乍的做事风格。随后,就有了公众号平台的“深夜食堂老板体验”策划案。
我庆幸自己来到了鼓浪屿,这个地方真的很浪漫,我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在做梦。我兴奋于在这岛上生活着的一群精灵,他们为生活、为梦想而欢笑着、艰辛着。尽管一哥这几年做什么什么就倒闭,不太顺利,不过我相信,食堂交给他做两个月,应该会有新气象。明日,就是一哥当食堂老板的第1天,祝一切顺利。而我,也将继续追寻我的梦想。

小野
记于 2015.10.28
展开
目录
鼓浪屿深夜食堂
·平安夜的浪漫 
·腊鱼的新故事 
·月饼还在睡觉 
·只有猫饭 
·任性的花蛤 
·抄经的女人 
·我用拼音代替字 
·一位北京的姑娘 
·Will you marry me? Yes,I do!!! 
·第一次和别人换画 
·Y、Z和我 
·打烊后的故事 
·七个西安的“小鲜肉” 
·义工小强 
·食堂有芳邻 
·老乡周 
·鼓浪屿一哥 
·素素 
·Y小姐和“46号”食堂 
·初九 
·卿姐 

81 号四时堂
·逃跑计划 
·无常之间 
·拾遗 
·黑白记忆 
·了闲 
·惜物 
·高大的母女 
·诗意的母亲 
·老中医 
·飞行人 

北京东山
·自导自拍 
·对话 
·念 
·睡前小记 
·润 
·找我拜师 
·刚子哥与花 
·杜家班 

长沙四时堂
·我已超速 
·Go to page 
·预备起 
·晴时雨 
·对味 
·西洋姐 
·平衡 
·四时清谈 
·撷幽信箱 

附 1:留言合集
附 2:他们写来的故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