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人生》:
直到1981年,在村子里读了整整八年书之后,我终于初中毕业了。但是非常遗憾,那次中考我连区里的高中都没有考上,只好又补习了一年初中。也就是说,我读了五年小学、四年初中,也相当于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了。于是1982年,我第二次初中毕业。当时我们初中毕业后,有三种升学渠道:第一种就是考高中,然后通过高中继续读大学;第二种就是考中专,毕业后就在相应的领域工作;第三种是考中师,毕业后到乡村中小学教书。一开始,我很想报考中师,因为出来后可以直接当一名乡村教师,教教小学也挺好的。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我已经开始有了一种从教的意识或理想。当然,我们当年这群人想当教师的目的也并不像现在的学生那么纯粹,大家更多的是想有一份吃国家饭的工作,只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跳出农门。但是在有其他或许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我却依旧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且从此之后再也不曾动摇,这说明我心中一开始的确潜藏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然而,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击。或许是天意弄人,当时四川省出了个“土政策”,非应届初中毕业生不能考中师。而我是在距中师考试只有一周时,才被告知因为我不是应届初中毕业生,资格审查未通过,是不能参加考试的。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大逆转,也是给我心灵伤害最大的一次。那时的我才十七岁,此前从未出过远门,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就在村子里待着,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唉,不让读中师,那就读高中吧。所幸我的分数还很不错,进入了蓬安县最好的中学。那一届高中是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也被我赶上了。当年的高考跟现在不一样,正式的高考前还有一个预考,只有预考通过的人才有资格考大学,所以当时高中生的第一个目标是要通过预考。我是1982年9月进入高中的。1983年6月开始分科,而1984年的3月份预考就开始了。所以其实我们分科以后,只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预选,紧接着就是高考,时间是很紧张的。我预选考了440多分,通过了。通过后就要填志愿——当年高考还有一点跟现在不同的是要先填志愿再考试。因为我从初中时就已经认准了当教师这条路,所以我报考志愿的首要方向就是师范类院校。当时西南地区师范类学校最好的就是原西南师范学院,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但还是果断地将原西南师范学院作为第一志愿填报了上去。成绩出来后,非常理想,我竟然考了全县第三名。我到现在还能清晰地记起我们县那届前三名的成绩:第一名510分,进入了川大;第二名504分,进入了原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第三名就是我,493分,进入了原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成绩一出来,我就知道自己当教师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想到当初被命运捉弄得那般痛苦与崩溃,此时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我至今想起仍激动不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