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东河沿人家
0.00     定价 ¥ 39.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2635539
  • 作      者:
    汪菊珍
  • 出 版 社 :
    宁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长久的心理沉淀、发酵,青少年的单纯视角,宿墨画法、古意的写法,重现东河沿人家的陈旧往事,从凉薄人世透出一份温情,维护生命的尊严。

展开
作者简介

汪菊珍,1959年10月生,浙江余姚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小小说《车位》《确证》收录于《宁波当代小小说选》,在《百花园》《文学港》《金山》《姚江》等刊物上发表文字,散文集《蔡元房人家》列入2018年余姚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由多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作者以写实手法和童年视角,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浙东古镇东河沿老宅院里发生的纷纭世事和沧桑人生,展现了一派余姚风情。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蔡元房、敬义堂、太傅世家、光禄第、六房宅、舒记里,每个部分呈现一座相对独立的宅院或者一个家族的人情世故。这些老宅古旧静穆,全是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清贫淳朴,因循守旧,遭遇不幸时多取隐忍而昂扬的姿态。作品文字质朴、从容、有味。这个有味,是乡土文化之味,也是人生之况味,适合读者玩味、欣赏。

展开
精彩书摘
  《东河沿人家》:
  摇门
  蔡元房坐落在东河沿漕斗底向北十几米处,前后三进,东西厢楼各十一间。第一进平房,小小三间。左右两间的南墙上,均有镂刻精细的青灰色石窗。中间是堂前间,两扇高大的铁皮大门,用铜钉镶嵌着万年青图形。外面还有两扇木门,半截,叫作摇门。
  白天开大门,关着摇门。进出摇门的,是一个戴玳瑁眼镜,挂黑色毛线围巾的上海老人。老人姓吴,我父亲叫他老吴,我自然叫他老吴伯伯。老吴伯伯人和气,只是太胖了,走路喘粗气,发出哼哼声。他到埠头,侧着胖胖的身体,下一个台阶,哼一声,再下一个台阶,再哼一声。只要听到哼哼声,人们就知道是老吴伯伯来了。
  上海不是美丽大世界吗?干吗老了还到这里来受生活不便的罪?没过多久,摇门里多了个姑娘,是老吴伯伯的女儿。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老吴伯伯是打了女儿插队的前站。这也不稀奇,我们小镇是鱼米之乡,不要说老吴伯伯是这里出去的,就是八竿子够不着的,也都想攀个亲,安顿过来。
  老吴伯伯的女儿叫琪美,身材苗条婀娜,眼睛黑白分明,看人好像会说话。短发漆黑,嘴巴小巧,一口整齐雪白的牙齿。声音既清脆又柔和,加上上海口音,听她说话,简直是享受。只是皮肤稍稍有点黑,有人背地里叫她黑牡丹。我一开始不知道她名字,看到她只是笑笑,后来就称她琪美姐姐。
  我们小镇附近女知青很多,大多数是上海来的。她们常常成群结队,叽叽呱呱,嘻嘻哈哈,独有琪美姐姐落单,因为她插队在五大队。那里比较远,大队部在后街,田畈在古时的汝湖一带,近的也有五六里路。琪美姐姐却不落后,每天早出晚归。我们做邻居的,常会好几天不见她人影。
  后来听说琪美姐姐会做衣服,我就兴冲冲地去找她。好几次过去,都只有老吴伯伯在。他笑眯眯地对我说,琪美还没回来,你等些时间再来吧!这样好几次,最后总算碰到了。琪美姐姐在里间听到声音,伸出好看的脑袋,笑着说,快进来,快进来。
  里间是她的卧房,后面一张床,南窗一张桌,进门处果真有一台缝纫机。机头上放着几片花布,琪美姐姐正给人做衣服呢。我站直了身子,让她给我量尺寸。她还在本子上记录,我就急切地问她,什么时候可以完工?她笑着说,如果下雨,很快就可以了。我一笑一跳地出来,琪美姐姐一边给我开摇门,一边笑着说,平时也可以来玩哦!
  记得那是件夏天穿的无袖短衣,当时称作运动衫。什么花纹呢?如果你努力回想,肯定能想出来,因为那个时候的花布,实在是奢侈品。不过,可能是琪美姐姐无师自通的缘故,也可能是我的身体在她制衣时突击生长了,那件衣服做得不是很合身。她对我非常歉疚,不肯收工钱。我把钱硬塞给她,她从后面追上来,找了我零钱。我记得是一角五分,或者是一角二分。
  隐约听得,琪美姐姐在五大队做得很出色,得到了社员的好评。不久,她可能人了党,也可能提拔为干部了——都是猜测,因为老吴伯伯和琪美姐姐都不是张扬的人。后来,忽然真的不见了琪美姐姐,这才知道,她已经被推荐去杭州的大学读书了。
  自此,摇门里出来的,又只有老吴伯伯了。可能乡下的空气适合他,也可能小镇的蔬菜更加养人,老吴伯伯越来越胖,几乎连走路都费劲吃力了。到了夏天,他早晚两次来埠头洗澡。每次他都坐进水里的埠头档,摘掉眼镜,把脸没进水里。好一阵才抬起头,“啊哈、啊哈”,好像是在吸气,也好像是在赞叹,“好凉快,好凉快”。也是,那个时候的小镇,像老吴伯伯那样大肚子的真不多。胖人啊,吃不消热呗!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琪美姐姐从杭州的学校毕业了。当时的政策,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她就再次回到小镇,分配到离小镇二十里地的滨海中学教书。奇妙的缘分是,她还没把那里的板凳坐热,我就在父亲托人以后,也要到那个学校代课去了。
  ……
展开
目录

蔡元房

摇门

清洁

棉花

正房的门

招娣的手

欢喜

冷清

阿棠

 

敬义堂

五婶的长头发

秋姐

老大哥

晓岚

德哥

年嫂

达琛姆妈

掏箱

碎瓷

面店里的两个光棍伯伯

典屋

 

太傅世家

通眼管

阿杜

草垫

婉云

棉花杆

灯花

秀楠恩娘

第七块石板

家祺哥哥

 

光禄第

一把油纸雨伞

谢老师

金相公

座车

庭淼哥哥

脚头运

绿色小碗

香皂

门槛

 

六房宅

世根

水龙间

牤飞虫

小踏车

白衣女

喜龙

 

舒记里

泥水爷爷

站的菩萨

坐的菩萨

灶间地下看老婆

没有神仙

订婚

开口就响亮

木匠爷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