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传统认知论,引导读者主动、高效决策
多年来,流行的观点是认为人类是非理性的决策者,容易产生偏见和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数据和机器来做判断。这本书却有力地驳斥了这一观点,作者克莱因强调,人类是天生的决策高手,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训练。他通过本书的论证和叙述阐明,只要我们能够“了解”认知、灵活运用认知维度的力量,就能在复杂的情境之下做出正确、明智的决策。
2、严谨的研究、深入浅出的阐述、可实操的认知训练手段
本书用清晰的研究脉络与严谨的逻辑推理,证明了人们经过正确的认知训练后,可以主动做出明智的决策。全书从认知维度、心理模型、洞察力、专业知识、思辨思维等角度深刻阐释了人类的认知动能。书中还提供了包括“读心术”“影子对手训练”在内的数十种兼具趣味性与可实操性的策略与模型,帮助读者发现与了解认知,并将其中方法内化与心、外化于行。
3、有效帮助个人与企业、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书包含大量对企业管理者、风险投资人、算法工程师、外科医生、军队统帅、运动员、消防员等经常面对极端决策环境的专业人士所做的深度研究,将这些案例与数十种提升认知的策略与方法相结合,以帮助读者将书中思维与具体方法用于决策实践,有效提升个人、团队、组织的决策效率和质量。
4、认知心理学大师新作,丹尼尔·卡尼曼等海内外心理学大咖联袂推荐!
美国知名认知心理学专家加里·克莱因新作,再次升级自认主义决策研究。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倾情推荐,姜振宇、窦泽南、李睿秋等心理学大咖联袂推荐。
·绝对理性一定可靠吗?如何在困境中做出正确判断?
·数据是怎么“欺骗”我们的?人工智能如何为我们所用?
·创新者为什么往往叛逆?怎样增强自身的洞察力?
·“读心术”是怎么练成的?如何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型?
·个人与组织如何使用认知手段实现高效决策?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个人、组织乃至国家都至关重要。在这本书中,作者克莱因有力地驳斥了“人类是非理性决策者”的传统心理学观点。他强调,我们应该打破对理性与数据的崇拜,重视经验与直觉的力量。通过训练自身的认知能力,优化心理型,人类完全能够主动做出最优的选择。
全书以认知与决策为核心,从认知维度、思辨思维、专业知识、决策训练、洞察力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对个人和组织普遍面临的决策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供了包括自然主义决策、影子对手训练、事前检讨法在内的数十种切实可行的思维模型与决策手段,旨在帮助读者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灵活应对困境、掌控思维、增加洞见,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AIQ:人工智能商数
帮助人们更聪明地使用智能机器
你准备好使用装有人工智能功能的软件了吗?你准备好永远都搞不懂这些软件工具究竟如何工作,还有到底该不该重视它们给出的建议了吗?
显然,很多人都没做好这样的准备。
即使是开发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科学家,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一手创造出来的机器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原因在于,算法接管后开始对大量数据集进行篡改,近乎疯狂地对数据进行连接和反向传播,这样一来,即使是系统的研发人员也无法理解系统是如何得到答案的。研发人员尚可猜测,但也只是猜测。而大多数系统的使用
者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猜测。
过去几年里,我一直在与罗伯特·霍夫曼和谢恩·米勒合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参与了一个名为 XAI 的大型计划,XAI 是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的缩写。该项目由 DARPA,即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赞助。大多数研究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的团队都在打造性能卓越的系统,即为让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更容易理解而运用人工智能。
与此相反,罗伯特、谢恩和我一直致力于研发更简单明了的工具来增加解释性,我们将这套工具称为 AIQ,即人工智能商数。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人更明确地了解人工智能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想要提高人们对于一直苦苦思索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智商。
我们希望人们对所使用的人工智能系统有更完备的心理模型(Borders,Klein,& Besuijen,2019)。通过更完备的心理模型,人们不仅能够理解一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还可以认识到一个系统是如何失效的—它为何会出问题,它的局限性又是什么。更完备的心理模型有助于人们对失败及局限产生原因做出判断。最后,更完备的心理模型有助于人们掌握应对失败及局限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总结了九种不同的 AIQ 工具,但我估计这个工具包里的工具会不断增多。下面只是其中的三个。
认知指导。其中一个认知工具是预先指导,其目的是向用户提供一个更完备的心理模型(系统如何工作,如何失效,为何失效以及如何调整)。谢恩和我在十年前创建了这个认知指导的早期版本(Mueller & Klein,2011),并对复杂的逻辑系统进行了试用,效果很好。我们已对这个版本进行了更新,并将它用来处理人工智能系统。
可解释性量表。我们已经开发了几种量表,并进行了验证,包括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信任度、解释良好度、解释满意度和心理模型充分性,以及用于分析人工智能用户心理模型的方法(Hoffman et al.,2018)。
自我解惑评分卡。这个评分卡是衡量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和先进程度的工具,以提高可解释性—不是直接提供解释,而是让系统的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我们已将这个工具应用于几个正在进行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项目(Klein,Hoffman,& Mueller,2020)。
我们将对 AIQ 工具包继续加以应用、评估并进一步扩展。另一个AIQ 工具——发现平台,将在本书后面的文章中予以详述。
过去,让人工智能系统更容易被理解的工作当然是由人工智能专家来完成的,他们开发的工具和技术依赖于人工智能能力。这些工具通常表现卓越、功能强大,但却有个缺点,即对人工智能不太熟悉的日常操作人员必须既要理解解释工具,又要理解被解释的人工智能系统。
相较之下,AIQ 工具则不需要任何人工智能,其中绝大多数工具甚至连电脑都不需要。我们不是在制造更聪明的机器。我们希望AIQ 工具能让人更聪明,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提高人的智商,以应对他们必须使用的特定人工智能系统。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加里·克莱因近乎完美地展现了当应用心理学运用得好时,它能多么有用。尽管我和克莱因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我坚信,我们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心理学家。观察行为的艺术和科学应该在我们的思维和课程中占比更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作者 丹尼尔·卡尼曼
没有人比加里·克莱因更能让我了解人类决策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引爆点》《异类》作者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这本书的名字一点儿都不夸张。我相信,读者阅读完之后真的能够做到“掌控”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本质。它对认知的拆解和分析做得很高级,仅有关“读心术”的内容,就给予我很多宝贵的启发,研究此问题其实很难,但作者做到了,令人仰慕!
微反应科学研究院院长、心理科普作家 姜振宇
在AI近乎全知全能的时代,专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加里·克莱因的《掌控思维》将告诉你答案。专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更在于他们积累的直觉经验,让他们能在模糊不清的现实情境中,大胆假设,审慎思考,小心求证,洞察未来。如果你想识别真正的专家,或者想学会像专家那样高效思考和行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这本书将是你的理想指南。在通往卓越的旅途中,愿你能理解专家,学习专家,成为专家。
暂停实验室主创 窦泽南
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时候经验或许更有用。这本书另辟蹊径地从这一点出发,探索专家用来决策的方法、思路和认知维度,充分挖掘直觉和经验的力量,为现实世界的决策提供了一条或许更高效的路径。这本书值得想提高决策能力的读者阅读。
公众号“L先生说”创始人、《打开心智》作者 李睿秋L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