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别具一格的传记在实地取材与历史考据的基础上,书写了莫扎特的精彩故事。讲述了具有惊人音乐才华的莫扎特少年成名,一生为寻觅能自由创作的乐土而四处奔波。
与常见的严肃传记不同,本书着眼生活细节,穿插了大量对话和心理描写,堪称精彩的小说作品。在书中,音乐家的形象犹如身边的朋友般真实、立体、熟悉,其作品的来历也在书中娓娓道来。书中还附有相关插图、音乐术语解释、人物大事年表、入门曲目推荐等,内容丰富。
序 章
奥地利这个国家的国土形状像是一只头朝右的蝌蚪,萨尔茨堡就位于尾巴部分上侧的起点。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通过努力爬到了这座城市的宫廷乐团演奏者的位置。有一天,他发现了年幼的儿子的音乐才华,决定要予以培养。
奥地利中北部的古都萨尔茨堡正如“萨尔茨堡”(德语Salzburg,“盐城”之意)这个名字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繁荣的岩盐交易地。将城市一分为二的河流名为萨尔察赫河(德语 Salzach,意为盐之河),也是因为运盐船在这条河上来来往往而得名。
以这条河流为界,左岸(站在上游看左手边)是中世纪以来被称为旧城的老城区,右岸则是近代开发的新城。
旧城是以萨尔茨堡的统治阶层及天主教高级神职人员所处的大主教宫廷(主教宫)为中心形成的。在那条最繁华的大街——谷物街 9号的一家店飘来一股诱人的香味。这也难怪,店里摆满了火腿、香肠、各种奶酪、橄榄、三明治、水果干蛋糕等,吸引了众多前来品评的主妇,热闹非凡。这是一家被称为“熟食店”的出售外带食材的食品店。
还不只是好闻的味道。侧耳倾听,从建筑物的楼上传来一阵动人心弦的轻快钢琴声。
说是钢琴,但其实此事发生在 18 世纪,当时使用的是与现代钢琴结构不同的键盘乐器,所以姑且称之为大键琴(即羽管键琴)。到底是谁在弹奏大键琴呢?
让我们看看房间里的情况。在建筑物四楼(按照欧式计数法则是三楼)的一个房间里,8岁的少女南妮尔(Nannerl)正在对着大键琴练习小步舞曲。
哎呀,房间里还有一个孩子。这是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好像是弹琴少女的弟弟。他本来正独自玩耍,现在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姐姐练习的身影。
这时,门打开了,姐弟俩的父亲走了进来。
“哇!是爸爸!”
小男孩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让父亲抱了抱,然后高兴地在房间里蹦蹦跳跳起来。
“南妮尔,你练得真勤奋啊。很好很好,弹得真不错。不用看乐谱也能弹吗?”
“爸爸,您回来了。我基本上都记住了。不看乐谱也没关系。”
“是吗,累了吧?休息一下吧。”
南妮尔从大键琴的椅子上下来的时候,原本正忙活的小男孩突然跑到大键琴边,爬上了那把椅子。
“哎呀哎呀,你也要弹吗,沃尔菲?你可不行。”
小男孩不顾父亲的惊讶,用他那枫叶般的小手,准确无误地找出同时弹奏会发出美妙声音的两个琴键,一连弹了好几组,兴奋不已。
“爸爸,好听吧?你看,这个、这个、这个都很好听吧?”
“我不是什么都还没教你吗?你是怎么知道那些和声的?”
“爸爸,什么叫和声?”
“就是同时弹奏起来能产生美妙声音的音响组合。如果不和谐,就会产生混浊的、令人讨厌的声音。但是,你弹奏的都是好听的组合。”
“什么嘛,就这个呀,那太简单啦!因为美妙的声音在呼唤着我呀!”
“哎呀,真是惊人。那我也开始给你上课吧。”
目录
001 序 章
011 第一章 最初的两次旅行
035 第二章 历时三年半的大西游
069 第三章 阻挠歌剧上演的敌人们
081 第四章 阳光普照的歌剧之国
107 第五章 再访意大利,三访意大利
127 第六章 安娜·玛利亚的悲剧
155 第七章 萨尔茨堡的笼中鸟生活
175 第八章 维也纳的宠儿
199 第九章 《费加罗的婚礼》与《唐·乔万尼》
219 第十章 最后的三年
251 参考文献
253 后 记
259 莫扎特的人生轨迹与历史事件
269 入门曲目推荐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