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苏州刺绣
0.00     定价 ¥ 8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251281
  • 作      者:
    林锡旦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苏州刺绣》通过对苏州刺绣的历史、文化、工艺及艺术特色的深入探讨,展现了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价值。《苏州刺绣》从刺绣的起源与发展谈起,分析了其在古代礼仪、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广泛应用,揭示了刺绣不仅是技艺的体现,更是文化符号与精神内涵的载体。苏州刺绣作为“四大名绣”之首,以其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刺绣领域独树一帜。《苏州刺绣》还探讨了刺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创新,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展现了苏州刺绣在艺术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
精彩书摘
  引言
  冠戴服饰特别繁缛华美,乃古华夏文明之一大特色。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经·系辞下》),是以刺绣之研究,义莫大焉。
  刺绣,本是在织物上穿针引线构成图案色彩之手工技艺,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产物。当其始,即贵为帝皇祭祀天地所穿之礼服,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缔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尚书·虞书·益稷》)十二章衮服,直至袁世凯复辟,仍着十二章天子服企求正名。汉武帝曾派绣衣直指使者“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刺史以下皆伏诛”(《汉书·武帝纪》),赫然权力之象征。明、清官员品级补服,以绣不同图像为不同身份地位之标志。剧装戏衣业有“宁穿破,不穿错”之行话。绣服,封建之标识明矣。
  刺绣在朝廷为宫货绣,在富庶人家为闺阁绣,在民间为日用绣,明清在市场上流通的为商品绣。绣品有册页、屏条之画幅绣;有寺院绣幡、绣佛像、绣经文、绣经袱之宗教绣;有历朝历代之各类日常生活用品绣,包括绣枕、绣被、绣帐幔、绣帘、绣帕、绣肚兜、绣巾、绣鞋、绣佩饰;还有绣旗、绣伞、绣剧装。绣品,用途之广识矣。
  《释名》曰:“绣,修也,文修然。”“绣”,从“丝”旁,近“修”音,是在布帛上运用丝绒或丝线使图文修饰完美的一种工艺过程。用彩色丝线、绒线、棉线或金银线、头发丝在绸缎、布帛等织物或化纤原料上凭借针的穿刺运动构成花纹、图案、文字或物像,称之为“刺绣”或“绣花”,在古代也称“针黹”、“针指”、“针指”或“女工”,“女工”亦作“女功”“女红”。
  刺绣,乃“总五色而极思,借罗纨而发想。具万物之有状,尽众化之为形”(张率《绣赋》)。有的直言织绣品,有的则成为秀美的修饰词:曹子建七步成章,被称为“绣虎”,比喻才美;“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辞藻华丽;“锦绣河山”“锦绣前程”谓美好如画之事物。刺绣是一种艺术,而刺绣艺术之美,早已超出原来的含义。
  刺绣而称苏绣、粤绣、湘绣、蜀绣,自有其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而苏绣为“四大名绣”之冠,更有其历史因缘。我国画家擅长水墨画,而西方流行油画;北京有景泰蓝,无锡以泥人著称;盛唐有敦煌石窟,宋代有精细瓷器;殷商张雉尾扇,汉唐盛绢宫扇,宋明以来兴折扇。物之兴衰盛亡,岂有定数,主客观条件不同而已。
  读者可以更多地从社会人文的角度进入苏州刺绣的艺术世界游弋,从苏州刺绣一针一线的形成过程中,再次感受吴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以引言数语,莫视苏绣为小道也。
  描龙绣凤岂无因
  龙和凤为中国古老传说中的神物,与龟和麟同为“四灵”。在一些史料笔记中,龙成了帝皇的象征,如传说汉高祖刘邦之母梦龙盘己身上而有身孕,刘邦由此被传为龙胎龙子,进而被神化为真龙天子。与龙相对的是凤,凤成为女性最高地位的象征,皇后冠饰为凤冠。龙凤呈祥是民间的一种祝愿。人之英俊非凡被形容为龙眉凤目、龙章凤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人看到过龙凤,所见到的只是画家笔下的龙姿凤仪,只是绣娘绣出的龙飞凤舞。尤其是刺绣,描龙绣凤,为人们展现出各式各样、多姿多态、色彩缤纷的龙凤图像。人们多半是通过这类图像才看到了龙凤,认识了龙凤的形象。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才产生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描龙绣凤自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
  ……
展开
目录
引言 1

描龙绣凤岂无因
一、远古文明始艺工 3
二、断发文身演刺绣 10
三、画绣共工十二章 19

锦上添花纹灿烂
一、黼绣周张郊祀歌 29
二、巧绣山川地势图 33
三、苏晋长斋绣佛前 38
四、千年古塔藏经帙 43
五、江南秀色染层林 50

吴中刺绣甲天下
一、精细雅洁称苏绣 55
二、南宫颠笔化神奇 63
三、特色经营识绣庄 69
四、尤以吴阊为绣市 77
五、苏绣名扬劝业会 93
六、路遥翻恨绣裙长 103

百花齐放展新容
一、枝繁叶茂更新生 113
二、姹紫嫣红总是春 121
三、添色增辉戏剧装 132
四、奇葩三异叹观止 141
五、艺术科学展未来 150
六、天时地利谐人和 161

机丝不让天孙巧
一、针神翻笑雪君才 167
二、痴情人物绣金钗 184
三、油画传神借乱针 189
四、技艺从来传绣女 197
五、江山代有才人出 205

飞针走线凭观赏
一、尺幅凝霜胜画韵 237
二、一鸣惊人苏绣猫 243
三、眼前灵气人吴绫 250
四、千针万缕夺天工 266
五、鸳鸯绣出从君看 277

丰姿绰约遍江苏

后记 30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