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 20 世纪百年中国版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阐述,对不同历 史时期版画的思潮、观念、各版画群体流派、各版种的主要画家及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论述,总结版画的发展规律。 在研究方法上,力图突破以往编年体的连缀史料而无判断、缺少规律探讨与学术深刻性等弊端,同时也避免新时期以来有的史书抛开史学原则、随意点评而缺少严谨科学态度等问题。
该书采取史、论、评结合的方法,以事实叙述为主线,论从史出,评寓于史,从史实描述与画家作品的评析中得出结论,从而揭示各时期版画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另外,本书区别于其他绘画史书而独具特色,注重切入版画艺术本体(版画制作性强),对媒材技艺依赖性强,所以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内容,又从本体的角度具体到黑白、刀法等元素分析其形式风格,全面反应20世纪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1 导言
2 一、版画基本概念的梳理
8 二、古代版画的发生发展
17 三、现代版画的引入与转承
33 第一章 20世纪初期的版画
34 第1节 文化论争与美术革命
41 第2节 战争题材版画
50 第3节 维新题材版画
56 第4节 辛亥革命及相关题材版画
62 第5节 创作版画的引进
69 第二章 新兴木刻运动与创作
70 第1节 政治动因与文化氛围
74 第2节 鲁迅的扶植与“意识的照明”
86 第3节 版画社团的迭起及木刻运动的涨落
97 第4节 新兴版画先驱们的创作
136 第5节 功利目标与艺术建构
141 第三章 国统区的版画
142 第1节 民族解放的呼声与反内战争民主的诉求
145 第2节 版画活动在各地
154 第3节 全国性木刻组织的兴衰
160 第4节 以揭露批判为特质的版画
202 第5节 创作的深化与问题的探讨
209 第四章 解放区的版画
210 第1节 解放区的文化生态与版画活动
225 第2节 解放区画家群
260 第3节 木版年画的改造与解放区画报
265 第4节 解放区版画的艺术取向与意义
271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
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版画状态
272 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年的文化生态对版画的影响
279 第2节 正规版画教育对版画专业队伍的培养
281 第3节 “文革”特殊环境下的工农兵版画
288 第4节 “文革”后期版画家们的创作
295 第5节 “文革”版画的历史成因及价值取向
301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
版画的全面发展
302 第1节 黑白版画的发展
334 第2节 套色版画的普及
359 第3节 水印木刻的兴起
377 第4节 铜版画、石版画的起步
393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
版画新军及流派的崛起
394 第1节 版画新军的崛起与流派的形成
397 第2节 四川版画的腾飞
432 第3节 黑龙江版画异军突起
450 第4节 江苏水印版画的意境表达
463 第5节 审美境界的升华与变异
469 第八章 新时期版画的整体演变与发展状貌
470 第1节 开放背景中版画的发展演变
477 第2节 版画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481 第3节 版画理论与出版的活跃
485 第4节 版画交流及走向世界
488 第5节 新时期版画观念的拓变及得失
495 第九章 新时期版画的多元取向
496 第1节 风景版画的情感意蕴与诗性表达
511 第2节 历史省思中版画的新样态
526 第3节 现实题材版画的新语境
543 第4节 肖像版画
550 第5节 现代探索与形态变革
566 第6节 三版并兴及新版种的涌现
614 第7节 工业版画群体的崛起
622 第8节 “版画珍珠”——藏书票
627 第十章 新时期姿容纷呈的区域版画
628 第1节 黑龙江版画的拓变
660 第2节 江苏水印版画的发展
684 第3节 四川版画的新阶段
708 第4节 云南、贵州版画
741 第5节 广东与内蒙古版画
767 第6节 江西与安徽版画
785 第十一章 台湾与香港地区版画
786 第1节 台湾版画的创始与现代潮
795 第2节 台湾版画的多元发展
800 第3节 台湾版画家的艺术创作
831 第4节 台湾版画的精神结构和语言形态
841 第5节 内地影响时期的香港版画
844 第6节 香港的国际化及对版画的影响
856 第7节 香港版画家的多元取向
859 附录
860 20世纪中国版画年表
897 插图目录
916 参考书目
933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