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有戏:戏曲艺术研究文论
0.00     定价 ¥ 12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7857191
  • 作      者:
    曾致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曾致,湖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驻会副会长。系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音朗诵专家组成员,第二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艺术家,湖南省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地方志专家库首批专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专家,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长沙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长沙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播音主持艺术新说》《节目主持艺术基础》《朗诵艺术指要》《新闻播音》《寓言故事朗诵》,主编《中华经典诵读(精选版)》《稀龄湘韵》《视听品鉴》《主持艺术考级教程》,录制出版《我和爸爸聊<论语>》《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等音像作品20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有戏:戏曲艺术研究文论》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京剧、湘剧、花鼓戏、汉剧、祁剧等剧种新创剧目的评论文章,记录了部分优秀戏曲演员的艺术生涯和心路历程,从评论、媒介、创作、人文等多重视角出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共分为剧海观潮、剧坛芳牮、剧苑印记三个篇章,集思辨性、理论性、史料性于一体。
  为提升阅读体验,作者采制了大量珍贵的音频素材,以二维码形式附于书中,读者用手机扫描即可收听相关戏曲唱段或戏曲节目。
  一书在手,弦歌不绝,伴君赏戏品戏,探寻美妙的艺术之旅。
展开
精彩书摘
  《有戏:戏曲艺术研究文论》:
  湖南浏阳人谭嗣同,生活在中国历史的变革时期。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逐步走向没落,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清政府的不堪一击,再加上其委曲求全的心态,使很多仁人志士力图变法,进行革新。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讲述的。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维新变法,以顺应世界潮流,挽救垂死的清王朝。谭嗣同告别妻子李闰,奉诏进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场维新变法与顽固守旧的残酷决战之中。变法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强烈不满,垂帘听政的她,以斗蛐蛐为由,将光绪皇帝软禁于瀛台,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抓捕归案。最终,谭嗣同大义凛然,大笑着走向死亡。虽然戊戌变法只经历了短短103天便以失败告终,但是谭嗣同这个响亮的名字,宛如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整场戏情节跌宕、构思巧妙,成功地刻画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人生。在《谭嗣同》一剧中,“琴”贯穿始终。大幕开启,即雷霆万钧,梧桐枝被劈断,寓意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即将来临。崩霆琴,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制作而成的,可谓别有新意。从夫妻别离、细诉衷情,到国难当头、以琴抒怀,再到改革失败、崩霆弦断,无不以“琴”为线,若有若无,似断还连,牵引着整个剧情向前发展。谭嗣同慷慨就义后,崩霆琴得以回归故里。壮士魂归故里,而心,却始终维系着维新变法,也始终惦念着挚爱的故乡。剧作家找准历史的切入口,不求风云突变,不求出奇制胜,而着力于内在的节奏和精心的叙事,起承转合,张弛有致,纵横自如,在英雄人物精神理想的开掘上,铺设了由外向内、进出自如的叙事结构,将个体语境、世态环境、历史背景勾连成了一种多层语境。这种语境,既是心理的,也是人性的。
  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谢平安执导,在导演手法上大胆创新,而且做到万变不离其宗、移步而不换形,对戏剧时空的把握很具功力。他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出发,同时也是从对英雄人物的感受出发,把全剧的悲剧意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巧妙地完成了对历史题材的解构与结构、对湘剧样式和审美旨趣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人物命运与人间悲喜的宏伟表达。该剧演员阵容强大,有上百位演员参与演出,均有精彩的表现。优秀青年演员邵展寰饰演谭嗣同,他浓墨重彩地刻画出了谭嗣同身上湖南人固有的“倔”与“犟”,当然,也有其个性中的柔情。在第九场,谭嗣同有一个长达70多句的大型唱段,采用了多种板式,运用了不少花腔,给演唱增加了不少难度。邵展寰唱得珠圆玉润、字字铿锵、声情并茂,获得了满堂喝彩。剧中的慈禧太后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王阳娟饰演,这位曾由汉剧改演湘剧的“梅花奖”演员,出身梨园世家,家学丰厚,博采众长,戏路宽广,把慈禧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谭嗣同的夫人李闰由国家一级演员庞焕励饰演,她是湘剧大师彭俐侬的亲传弟子和得意门生,扮相秀美,尤以唱腔著称,声音温润软糯,气息吞吐自如,情真意切,与剧中人物性格十分贴合。刚毅一角由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唐伯华饰演,他功底深厚、表演精到、拿捏到位。此外,饰演光绪的郑声宏、饰演袁世凯的罗泳洪、饰演康有为的冯伏强、饰演梁启超的李希恩、饰演徐桐的周芸云、饰演李莲英的吴敏、饰演谭老庚的丰锦等,均有不俗表现,人情人戏,唱念俱佳。
  湘剧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等的多声腔剧种。一个剧目,用多种声腔演唱,这在其他剧种的剧目中亦不多见。湘剧高腔《谭嗣同》的音乐由国家一级演奏员陈明、国家一级作曲陈飞虹、优秀青年指挥柳俊联袂创作,风格独具,特色鲜明。湖南省艺术研究院音乐专家戴舞云认为,《谭嗣同》一剧为揭示“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与谭嗣同、康有为等变法维新的改革派之间的斗争”,在音乐上大胆使用了许多变化音,在节奏上使用了三连音、切分音等,使音乐语言更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在序幕音乐、间奏音乐上用了大量的变化音,使音乐明与暗的对比更鲜明,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丰富。同时,加强了调式的表现能力,增添了调式新的色彩,使该剧的音乐更具时代感。
  该剧的舞美设计由中央戏剧学院修岩教授和湖南省湘剧院舞美设计师虢晒砖担任,层次转换合理,视觉语言丰富,美学定位准确。如舞台上设6扇宫廷大门,层层紧闭,象征着封建势力的重重关卡和保守派的重重阻力,在不同时期,大门的开合,寓意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暗流涌动,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换。这种既符合现实生活又简约唯美的舞台形式,为剧情的展示提供了更好的表现力,也为演员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此外,该剧的服装、灯光、化妆等都紧密服务于剧情和人物,达到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该剧自2011年上演以来,已在省内外演出100多场,既得到了领导、专家的认可,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看过该剧后表示:“这是一出艺术品位与思想格调都很高的戏,谭嗣同表现出的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在当今极具现实意义,不仅让人了解了维新变法那段历史,也让人为谭嗣同的铮铮铁骨所折服。”评论家江正楚认为:“该剧的戏剧冲突,算得上大手笔的挥洒,很有章法。”剧作家贺文键认为:“这出戏的整体效果相当突出,舞台形式简洁凝重,十分新颖。”不少专家认为,这出戏对湖湘文化的传播意义重大。该剧还专程到谭嗣同的家乡浏阳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浏阳市专门召开了研讨会,组织评论家、作家、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普通观众座谈研讨,大家纷纷称赞《谭嗣同》一戏编剧另辟蹊径、导演手法虚实相间、舞美置景新颖独特,展示了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浏阳人乃至湖南人的形象。湖南省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谭仲池先生赋诗一首,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九曲浏河向西流,唤我男儿为国酬。崩雷摧树闻天怨,蕉雨滴弦诉民愁。书剑载道闯大漠,肝胆怀仁写春秋。而今共筑复兴梦,浩气依然动神州。”
  ……
展开
目录
剧海观潮
黎庶千秋颂警予
——评现代革命京剧《向警予》
青史评说任自由
——评新编京剧《无字碑》
音鸣千古广陵散
——评新编京剧《广陵散》
肝胆怀仁写春秋
——解读湘剧高腔《谭嗣同》
桃花烟雨春来时
——评现代花鼓戏《桃花烟雨》
山高水长油溪情
——评现代花鼓戏《油溪情歌》
心地善良道自宽
——评邵阳花鼓戏《豆腐西施》
战地黄花胜春光
一评现代花鼓戏《战地黄花》
接天荷叶无穷碧
一评常德汉剧《雨荷》
一枝红梅傲霜雪
一评汉剧高腔《帅孟奇》
锦绣潇湘动地诗
——评跨界融合舞台剧《红于二月花》
美哉妙哉蝴蝶梦
——评祁剧高腔《梦蝶》
湘剧舞台的时代创新之作
——评现代湘剧《李贞回乡》
戏曲舞台的一泓清流
——评现代湘剧《苏秀才》
慈悲哲学与戏剧美学的华丽钩沉
——评祁剧高腔、昆腔《莲台观世音》
花鼓舞台艺术的精品追求
——有感《老表轶事》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赓续传统,弦歌不断
——评花鼓戏《夫子》《豆腐西施》
情、景、境的艺术交融
——解读舞剧《湘女》
红色歌剧的当代语汇
——歌剧《沥沥太阳雨》的时代解读
……
剧坛芳华
剧苑印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